[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量、高阻隔性可降解膜材料用树脂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7327.6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3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尹继磊;钱志国;钱毅;朱朗晖;郭雪山;孙洁;马月博;金燕东;竺朝山;王利新;刘威;廖险峰;王海强;曹亮;唐帅;曹金波;胡永宁;杨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0 | 分类号: | C08G63/60;C08G63/189;C08G63/20;C08G63/52;C08G63/83;C08G63/84;C08G63/85;C08G63/86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量 阻隔 降解 材料 树脂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量、高阻隔性可降解膜材料用树脂的合成方法,属于可生物降解材料领域,可广泛适用于包装薄膜、农用地膜、杯瓶盘等一次性用品中,涉及包装、农业、生活用品、医疗用品等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化或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的阻隔材料主要有PVDC、EVOH、PEN、腈基树脂、聚酰胺等,具有低透过性、阻隔性和耐化学药品性。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出现于20世纪中期,因其片状萘环结构,而具有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材料更好的阻隔性和耐热性,因而在瓶材料、薄膜材料、包装材料消防器材等领域的社会产品已经有所呈现。
随着包装、农业、一次性用品等领域中材料的推广使用,此类产品虽然在阻隔性方面可以满足生活生产需求,但其均存在使用后不可降解、回收率不高等缺点,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不符合国家追求绿色的理念。大力发展可降解材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根据对现有可降解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可降解材料一般为酯化材料,普遍存在阻隔性差、抗水解能力弱、力学性能不高等缺陷。目前研发比较成功的可降解膜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其熔点达到115℃,力学性能优异,符合膜材料的使用要求,而且其采用化石合成路线,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因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主要应用于农用地膜、购物袋、包装膜材料、一次性生活用品等方面。
从PBAT的使用情况来看,尤其是在农用地膜以及生鲜包装等应用领域,由于应用的特殊要求,对材料的阻隔性要求尤其重要,应具备高的保墒保湿性。然而,PBAT的阻隔性与传统塑料(PE)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同样厚度的膜材料,PE的水蒸气透过量约为18-30g/(m2·24h),而PBAT的水蒸气透过量可达到1000g/(m2·24h)左右。提供一种既具有好的阻隔性,又能满足使用需求,而且使用后短期内可降解的材料将是十分必要的。
因而,本发明试图从PBAT结构在应用上的可降解性作为研究出发点,同时引入片状萘环结构,提高材料的整体阻隔性,合成出既能满足阻隔使用要求,又可以降解的新型共聚酯材料。目前,高分子量、高阻隔性可降解膜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相较于传统工艺来讲,如果单纯的实现萘二甲酸、己二酸与丁二醇的共聚,存在共聚酯分子量低、聚合难度大,难以成膜的缺陷;而且多元共聚普遍存在熔点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己二酸含量增加时,这一缺陷更加明显,为了提高共聚酯的熔点,拓宽适用范围,需要增加萘二甲酸单体的含量,但这又会导致所合成的共聚酯材料存在不可降解性,同样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量、高阻隔性可降解膜材料用树脂的合成方法,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量、高阻隔性可降解膜材料用树脂的合成方法,本方法选择2,6-萘二甲酸二甲酯(NDC)、己二酸(AA)、1,4-丁二醇(BDO)为单体,以半酯化半酯交换法合成路线,进行共聚反应,通过添加少量多羧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如多元酸、多元醇作为扩链剂,并控制工艺条件合成出高分子量的聚己二酸/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AN),包括以下步骤:
(1)酯化阶段:在氮气保护下,将AA和BDO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熔融缩聚反应釜中,开始加热至100℃,开启搅拌,加入扩链剂、酯化催化剂,设定阶梯升温至170℃,使物料进行逐步酯化反应,至反应出水量达到理论值的108%-130%,即为酯化终点;
(2)酯交换阶段:加入NDC、BDO、酯交换催化剂,设定升温方式,首先在185℃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后期适当升温至195℃,至出甲醇量超过理论值的10%-20%,即为酯交换终点;
(3)缩聚阶段:待酯交换反应达到终点后,在缩聚反应釜中加入缩聚抗氧剂、缩聚催化剂,升高温度并缓慢抽至高真空(500Pa以下即可),保持反应温度在245-260℃下缩聚反应1-3小时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的NDC与AA的加料比例为摩尔比1:0.5-4;所述的BDO加料量为NDC与AA总物质的量的1.3-1.8倍;所述的扩链剂添加量占出料质量的0.01‰-30‰;所述的酯化催化剂添加量占出料质量的0.1‰-0.6‰;所述的酯交换催化剂添加量占出料质量的0.1‰-0.5‰;所述的缩聚催化剂添加量占出料质量的0.6‰-1.2‰;所述的缩聚抗氧剂添加量占出料质量的0.5‰-2‰。
进一步地,所述的扩链剂为多羧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多元酸、多元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73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