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清除血液中睾酮的吸附剂、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6518.2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6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深琪;于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A61K47/61;A61K33/3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清除 血液 睾酮 吸附剂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除血液中睾酮的吸附剂、制备及其应用。其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壳聚糖微球载体表面通过多胺基间隔连接臂与锌离子配基形成络合物。所述的多胺基间隔连接臂为己二胺,吸附剂中锌配基的含量为90‑130mg/g。外观和理化参数为:棕色球形树脂,粒径0.45‑0.9mm,含水量为50‑65%,对血液睾酮的吸附率为25‑35%。本发明基于睾酮的存在形式,依据睾酮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特点,设计的睾酮吸附剂能选择性从血液中清除睾酮,对其他蛋白清除率低,可用于血液灌流清除血液中的睾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体外血液灌流清除血液中睾酮的吸附剂、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雄激素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以睾酮的生物活性最强。睾酮主要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在进入靶组织后可转变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血浆中的睾酮仅约2%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睾酮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中,约65%的睾酮与血浆中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其余约33%的睾酮与血浆白蛋白或其他血浆蛋白质结合。结合与游离形式的睾酮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结合形式的睾酮可作为血浆中的储存库。雄激素受体与雄激素结合后会进行结构性的转变,并让雄激素进入细胞核,与染色体内特定的核苷酸结合,并影响某特定基因的复制活动,产生男性激素效用,调节前列腺生长与功能,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代谢以及分泌活性。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前列腺癌患者的血循环雄激素状态,将前列腺癌分为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和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雄激素撤除治疗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效果较好。现阶段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去势、抗雄激素、雄激素受体拮抗等。去势的方法有手术去势及药物去势。手术去势主要指的是双侧睾丸切除术,人体的双侧睾丸切除之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的降低雄激素的水平。但是,由于肾上腺也会产生一定量的雄激素,手术去势治疗的效果会受到影响。若同时切除肾上腺则并发症较多,对改善治疗的效果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阴囊空虚对患者的心理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大部分患者选择药物去势,药物去势是通过药物的作用来降低睾酮的浓度使其达到去势水平,从而实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但是,药物都伴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激素治疗的时间越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激素治疗降低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患者患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的风险增加。
除此之外,高睾酮血症也会引起女性闭经、不孕、多毛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清除血液中睾酮的吸附剂、制备及其应用。
提供一种用于清除血液中睾酮的吸附剂,其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壳聚糖微球载体表面通过多胺基间隔连接臂与锌离子配基形成络合物。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多胺基间隔连接臂为己二胺,吸附剂中锌配基的含量为90-130mg/g。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用于清除血液中睾酮的吸附剂的外观和理化参数为:棕色球形树脂,粒径0.45-0.9mm,含水量为50-65%,对血液睾酮的吸附率为25-35%。
提供一种用于清除血液中睾酮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以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载体;
将壳聚糖溶解在乙酸中,配制成壳聚糖乙酸溶液,然后将壳聚糖乙酸溶液倒入盛有甲苯和司班80的三口瓶中,搅拌分散均匀后,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交联剂戊二醛溶液,加热至45-55℃维持60-90min,然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7-8,升温到75-85℃,固化3.5-4.5h,得到壳聚糖微球,取壳聚糖微球载体,蒸馏水反复水洗后,再用乙醇抽提45-50h,然后用硼氢化钠还原得到壳聚糖微球载体;
(2)将壳聚糖微球载体经环氧化改性,得到活化壳聚糖微球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6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多功能键盘
- 下一篇:一种辅助修正文字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