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SM算法和Lazy Snapping算法的耳廓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47141.6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0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任重;张家玄;吴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6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sm 算法 lazysnapping 耳廓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SM算法和Lazy Snapping算法相结合的耳廓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Haar特征构建耳朵检测器,检测出耳朵所在的矩形区域,只有仅仅对该区域进行图像处理操作,大大加快了运行速度。本发明使用简单低精度的耳朵模型来训练ASM检测器,进而对耳廓上的少数关键特征点进行检测,训练成本较低,ASM算法的检测效果对训练数据集的敏感性较低,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操作。本发明使用Lazy Snapping算法实现对耳廓地有效分割,并且使用坐标系变换和曲线拟合技术来提高耳廓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本发明所提出的耳廓检测技术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容易实施,成本较低,可以有效地实现耳廓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视觉中的一种耳廓检测技术,尤其是涉及了一种基于ASM算法和Lazy Snapping算法相结合的耳廓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机器视觉技术迅速普及于生产生活当中。耳廓检测在图像信息提取,生物特征识别以及三维重建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基于Haar特征构建分类器来实现物体检测的方法被有效地应用于人脸检测,然而其只能够识别目标物体所在的矩形区域,并不能进行相关几何形状特征的提取。ASM主动形状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上特征点的有效检测,精确度高。采用ASM算法进行耳廓检测,需要对训练数据集中的每一张图片进行所有耳廓特征点的人工标定。数据集较大,特征点较多,这使得训练数据的构建十分困难。其次,最终耳廓检测的效果直接依赖于训练数据的好坏,这对于训练阶段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是限制ASM算法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Lazy Snapping算法主要应用于图像中前景和背景的分割,必须在手动标记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之后才能进行图像分割操作,不具有自动性。可以将ASM算法和Lazy Snapping算法相结合,采用简化的ASM模型标记耳廓上的关键特征点,以此为基础自动生成前景和背景标记作为Lazy Snapping算法的输入,从而实现耳廓的高效检测。ASM算法可以参考文献“Cootes,T.F.,Taylor,C.J.,Cooper,D.H.and Graham,J.,1995.Activeshape models-their training and application.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understanding,61(1),pp.38-59.”,Lazy Snapping算法可以参考文献“Li,Yin,et al.Lazy snapping.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ToG).Vol.23.No.3.ACM,20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ASM算法和LazySnapping算法相结合的耳廓检测方法,本发明实现了耳廓的高效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ASM算法和Lazy Snapping算法相结合的耳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Haar特征结合Adaboost算法构建耳朵检测器,检测出图片中耳朵所在的矩形区域,整个耳廓位于该区域之内,称之为耳朵矩形。
(2)构建简单的耳廓特征点模型,采用ASM算法检测出图片中上耳根点和下耳根点所在的位置。
(3)计算耳朵矩形距离上耳根点和下耳根点连线最远的顶点。上耳根点和下耳根点连成一条直线,耳廓位于这条直线的一侧,称其为耳朵分割线。分别计算耳朵矩形四个顶点到耳朵分割线的距离,选取距离最远的顶点,称其为耳侧点。
(4)采用耳朵矩形设置图片的感兴趣区域ROI,并且将上耳根点,下耳根点和耳侧点的坐标转换到该感兴趣区域中。此后对图片的所有操作均在该感兴趣区域内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7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