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式生物分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9209.6 | 申请日: | 201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8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徐涛;罗志勇;贾策;纪伟;付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42;B07C5/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穆彬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生物 分选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式生物分选装置,及使用其实现自动化线虫分选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模式生物分选装置,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样品池、磁力搅拌器、第一气压管、第二气压管、样品管、鞘流池、微流控芯片。样品池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样品池上连接有第一气压管和样品管,第一气压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样品管与鞘流池连接。鞘流池上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微流控芯片包括线虫固定区和分选区。线虫固定区与分选区相连接,分选区连接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样品准备、鞘流建立、样品进入、线虫固定、图像采集与线虫分选等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式生物分选装置,主要用于模式生物,如线虫的检测与分选。
背景技术
线虫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被大量应用于现代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的研究中。然而目前没有一种能够高通量高分辨率分选线虫的装置。流式细胞仪采用流式计数原理能够对细胞进行自动分析和分选,但是应用到线虫上时,会碰到一些问题。首先,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生物,其体积比较大,因此普通的流式细胞仪的通道并不适合于线虫样品。其次,线虫是活体生物,其身体会卷曲或摆动,因此如果没有很好的固定方法,很难拍到高分辨率的清晰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流式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结合在一起,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线虫分选的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生物学研究中高通量高分辨率分选线虫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以下各项:
1.一种线虫分选装置,其由流式系统和微流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
流式系统包括样品池8,磁力搅拌器9、鞘流池12、第一气压管20、样品管11、第一阀门1、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
微流控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13、第二气压管21、第四阀门4、第五阀门5、第六阀门6;
其中,所述的样品池8放置在磁力搅拌器9上,并连接有第一气压管20和样品管11,第一气压管20上连接有第一阀门1,样品管11与鞘流池12连接,所述的鞘流池12上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所述进口用于输入鞘流液16,其中一个出口连接第二阀门2,用于输出废液17;另一个出口通过第三阀门3与微流控芯片13连接;
所述的微流控芯片13包括线虫固定区14和分选区15,所述线虫固定区14与分选区15相连接,固定区上14接有第二气压管21;分选区15有两个通道,分别接有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
2.根据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13的组成结构从下往上可分为四层:基底层201、通道层202、薄膜层203以及控制层204。
3.根据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层204中形成孔道,第二气压18从孔道通过。
4.根据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气压18由第四阀门4控制。
5.根据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压管20和第二气压管21为硬质管道;样品管11为软质管道。
6.根据1所述的装置,其中样品管11的内径为1到1.5毫米。
7.根据1所述的装置,鞘液池12连接微流控芯片13的管路19内径为0.8到1.2毫米。
8.根据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所使用的材料为无色透明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9.根据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阀门2与第三阀门3在工作中一直处于反向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9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