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式生物分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9209.6 | 申请日: | 201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8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徐涛;罗志勇;贾策;纪伟;付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42;B07C5/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穆彬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生物 分选 装置 | ||
1.一种线虫分选装置,其由流式系统和微流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
流式系统包括样品池(8)、磁力搅拌器(9)、鞘流池(12)、第一气压管(20)、样品管(11)、第一阀门(1)、第二阀门(2)、第三阀门(3);
微流控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13)、第二气压管(21)、第四阀门(4)、第五阀门(5)、第六阀门(6);
其中,所述的样品池(8)放置在磁力搅拌器(9)上,并连接有第一气压管(20)和样品管(11),第一气压管(20)上连接有第一阀门(1),样品管(11)与鞘流池(12)连接,其中所述流式系统被配置为在第一阀门(1)打开时,外加第一气压从第一气压管(20)进入,在正压作用下,使样品沿样品管(11)进入鞘流池(12);所述的鞘流池(12)上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所述进口用于输入鞘流液(16),其中一个出口连接第二阀门(2),用于输出废液(17);另一个出口通过第三阀门(3)与微流控芯片(13)连接;
所述的微流控芯片(13)包括线虫固定区(14)和分选区(15),所述线虫固定区(14)与分选区(15)相连接,线虫固定区(14)上接有第二气压管(21);分选区(15)有两个通道,分别接有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
其中,所述线虫分选装置被配置为:在样品进入过程中,打开第一阀门(1),关闭第二阀门(2),样品溶液在正压的作用下沿导管进入鞘流池(12)被鞘流所包裹,逐一排队进入微流控芯片(13)中;并且在线虫固定过程中,当线虫到达检测位置时,关闭第一阀门(1)、第三阀门(3)、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打开第二阀门(2),使样本流流速降低,鞘流液从第二阀门(2)直接输出到废液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13)的组成结构从下往上可分为四层:基底层(201)、通道层(202)、薄膜层(203)以及控制层(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层(204)中形成孔道,第二气压(18)从孔道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气压(18)由第四阀门(4)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压管(20)和第二气压管(21)为硬质管道;样品管(11)为软质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样品管(11)的内径为1到1.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鞘流池(12)连接微流控芯片(13)的管路(19)内径为0.8到1.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所使用的材料为无色透明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所使用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阀门(2)与第三阀门(3)在工作中一直处于反向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92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