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钒石煤水蒸汽炭化预处理制备V2O5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0332.3 | 申请日: | 201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50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先忠;肖浩文;周国庆;张顺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4 | 分类号: | C22B3/04;C22B1/00;C22B34/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煤 水蒸汽 炭化 预处理 制备 v2o5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湿法冶金技术,尤其是一种水蒸汽炭化预处理法用含钒石煤制备五氧化二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钒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质,具有良好的合金和催化性能,在化工、汽车、电子、国防、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我国,钒主要是从石煤或钒钛磁铁矿中提炼出来的。石煤中的钒绝大部分以V(III),V(IV)的形态存在,其中的钒多数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硅酸盐类矿物中,结构难以破坏,不好浸出钒。为了有效提取石煤中的钒,通常需要对石煤进行高温焙烧,将V(III)钒氧化成+4价或+5价,然后进行稀硫酸或水浸取。
从已公开的发明专利及有关文献资料来看,提钒的方法主要是先将矿石原料进行焙烧预处理,即在含钒原料中掺入各种添加剂如食盐、硫酸盐、碳酸钠、石灰(碳酸钙)、氢氧化钠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利用各种窑炉进行钠化焙烧、钙化焙烧、复合剂焙烧,然后采取稀硫酸或水浸取;现有公开的专利中也有空白焙烧,用草酸铵、柠檬酸铵、磷酸铵浸取的方法,但是高温焙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Cl2、HCl、SO2等,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采用的各式窑炉如立窑、平窑、旋转窑、隧道窑等,投资较大,劳动强度大。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不少文献报道了硫酸直接浸取石煤中的钒的方法,在此类专利技术中,钒的浸取率只有60~74%之间,难以提高,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了寻找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提钒技术,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方法不足,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含钒石煤水蒸汽炭化预处理制备V2O5的方法,不进行矿物焙烧,而是利用浓硫酸的炭化反应,破坏石煤矿物表面包裹的有机物、使矿物晶格中的钒裸露出来,然后浸取炭化渣中的钒。实现无焙烧、无废气污染法制备V2O5。
发明原理:本专利主要利用石煤中的有机质与浓硫酸,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炭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维持反应温度在250~300℃,充分地破坏石煤中含钒矿物的晶体结构,实现V(IV)、尤其是V(Ⅲ)的高效释放,致使炭化物能获得更高的钒浸出率,有助于后续工序制备V2O5。
一种含钒石煤水蒸汽炭化预处理制备V2O5的方法,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将含钒石煤原料用球磨机粉碎至100~200目,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和引发剂溶液,在搅拌机中搅拌混匀后,用传输带将混合料送入料斗车中,然后推入蒸汽炭化室中进行炭化;控制炭化室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炭化时间后,由液压推动装置将料斗车推出;炭化后的原料(简称炭化渣)置于搅拌浸取池,按炭化渣与水的质量比为1:(1~2)加入自来水,进行二段法浸取钒;压滤、收集一段浸取的滤液,滤液为蓝色的溶液,即V4+的颜色,将浸出液调节pH值按常规湿法冶金提钒方法处理,即可得到高纯度的五氧化二钒产品。将一段浸取渣再按固液比1:(1~2)进行二段浸取,二段浸取滤液作为下一批炭化渣的一段浸取液。
一种含钒石煤水蒸汽炭化预处理制备V2O5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石煤用球磨机粉碎到100~200目,将矿粉投入到搅拌机中,加入浓硫酸作为炭化剂,矿粉与浓硫酸质量配比为1:(0.2~0.4),搅拌20~45 min。
步骤2)、配制引发剂溶液:按质量浓度为0.5~5g/L配制尿素或草酸的溶液,作为浓硫酸炭化时的引发剂。
步骤3)、在步骤1)加入浓硫酸搅拌后,接着按矿粉质量的比例加入8~15%引发剂溶液(引发剂的质量浓度为0.5~5g/L),搅拌15~30 min,得湿沙状混合物,手捏能成团,掉地下为散沙状。
步骤4)、将步骤3)中搅拌均匀的湿沙状混合物通过传输带送到炭化室前的料斗车中,然后由液压推进系统将料斗车推进水蒸汽炭化室中;在150~250℃温度下,炭化预处理36~72h,得炭化渣。
步骤5)、将步骤4)的炭化渣,从炭化室中推出,倾入搅拌池中,按液固比为1.0~2.0 L/Kg加水搅拌,常温下进行二段浸取,浸取时间为2~3 h;第一段浸取液直接进入贮液池,第二段浸取液用于下一批炭化渣的第一段浸取液,二段浸取渣送去制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03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