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风轮叶片制造方法及其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6000.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0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孝红;吕章钦;丁新法;施建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78 | 分类号: | B21D53/78;B21D35/00;B21D3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伟知新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75 | 代理人: | 王伟光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风轮 叶片 制造 方法 及其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心风轮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离心风轮叶片制造方法及其冲压模具有关。
背景技术
离心风轮是通过电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叶片再带动空气高速旋转,空气高速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空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风轮的中心向边缘部分运动。现有技术的离心风轮的各个叶片沿风轮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叶片为等厚的长条形片状体,叶片的两端设置卡脚与叶片两端的进风圈铆接,离心风轮风叶旋转时,叶片上的气流会沿着通风机轴径向运动。现有技术在制造叶片时,通常先将原材料冲切成与叶片长度相仿的片体,再通过冲压机对叶片的两端卡脚以及叶片进行冲压成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完成,而每道工序均对应一成型模具,使得模具装卸比较麻烦,影响叶片的成型一致性,加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离心风轮的叶片成型工序繁多、模具装卸麻烦、影响精度的缺陷,提供一种将多道工序对应的模腔整合于一模中的离心风轮叶片制造模具以及使用该模具的加工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离心风轮叶片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使用宽度与叶片长度相近的带状卷材,带状卷材通过卷辊送料至冲压模具的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之间,该冲压模具集合沿卷材的行进方向排列的多个连续工位对应的模腔于一模,上模部分向下冲压的一次行程过程中,可以同时完成冲切横向工艺限位凹槽、冲裁工艺导正孔、冲切叶片两端头部、冲切叶片、冲压叶片两端头部弯折成V形、冲压叶片两端头部弯折成Z形、冲压叶片弯折呈R导流弧形、叶片两端头部沿导流弧形冲压折90度使卡脚成型、叶片冲落及废料切断的工序,待上模部分向下冲压的第二次行程之前卷辊将带状卷材送料一段距离,该段距离与两工位之间的距离相等。
离心风轮叶片冲压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和依次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上垫板、上模和卸料板,上模包括上模板和依次设置于上模板下端面上的第一剪切上刀、导正孔冲头、第二剪切上刀、第三剪切上刀、第一成型凸模、第二成型凸模、第三成型凸模和第四剪切上刀;所述的下模部分包括下模座和依次安装于下模座上方的下垫板和下模,下模包括下模板和依次设置于所述下垫板上端面的第一剪切下刀、导正孔冲孔、第二剪切下刀、第三剪切下刀、第一成型凹模、第二成型凹模、第三成型凹模和第四剪切下刀,所述的第一剪切上刀、导正孔冲头、第二剪切上刀、第三剪切上刀、第一成型凸模、第二成型凸模、第三成型凸模和第四剪切上刀均穿过所述卸料板,所述的第一剪切上刀与所述的第一剪切下刀对应形成工艺限位凹槽冲切工位,所述的导正孔冲头与所述的导正孔冲孔对应形成导正孔冲切工位,所述的第二剪切上刀与所述的第二剪切下刀对应形成叶片头部冲切工位,所述的第三剪切上刀与所述的第三剪切下刀对应形成叶片冲切工位,所述的第一成型凸模与所述的第一成型凹模对应形成头部V形成型工位,所述的第二成型凸模与所述的第二成型凹模对应形成头部Z形成型工位,所述的第三成型凸模与所述的第三成型凹模对应形成头部卡脚成型以及叶片R形成型工位,所述的第四剪切上刀与所述的第四剪切下刀上下对应形成叶片冲落工位,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套和与导套配合的导柱,所述导套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导柱与下模座固定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上模板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卸料板的定位销,定位销位于所述导正孔冲头和第二剪切上刀之间,所述的下模板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对应的定位孔。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制造叶片的各个工序工位集合到一模具中,在冲压模具一次冲压成型的过程中,能同时完成叶片成型所需的各个工序的加工,卷材由卷辊等距送料,大大提高了效率以及加工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带状钢材料在模具上冲压一次成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6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