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水孔可自动关闭的自吸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5301.7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6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余文凌;陈兆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兆红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F04D2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水孔 自吸 压缩弹簧 封堵 自吸离心泵 活塞 压力水 缸套 泄漏 损伤 自动关闭装置 活塞后腔 活塞组成 容积损失 推动活塞 正前方 泵启动 密封性 锥口处 复位 砂粒 输水 同轴 圆杆 锥口 移动 出口 保证 | ||
本回水孔可自动关闭的自吸离心泵,是在泵的回水孔正前方设置一个同轴的回水孔自动关闭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缸套和在缸套内移动的活塞组成,当泵启动自吸时,活塞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打开回水孔,进行自吸输水,一旦完成自吸过程后,泵的出口产生的压力水通过管道进入活塞后腔,推动活塞前进,封堵回水孔,消除泄漏。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既缩短了泵的自吸时间又不会产生泄漏,减少了容积损失,提高了泵的效率。为了防止压力水对结构的损伤,活塞不是直接封堵而是通过压缩弹簧推动圆杆去封堵回水孔,因此,如果回水孔的锥口处含有杂质如砂粒,则由于压缩弹簧的保护,不会因锥口的损伤而失去密封性,保证泵可靠地正常运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泵,特别是一种回水孔可自动关闭的自吸离心泵.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普通离心泵,若吸入液面在叶轮之下,启动时应预先灌水,很不方便。为了在泵内存水,吸入管进口需要装底阀,泵工作时,底阀造成很大的水力损失。所谓自吸泵,就是在启动前不需灌水(安装后第一次启动仍然需灌水),经过短时间运转,靠泵本身的作用,即可以把水吸上来,投入正常工作。
气液混合式自吸泵由于泵体的特殊结构,水泵停转后,泵体内存有一定量的水,泵再次启动后由于叶轮旋转作用,吸入管路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并被排到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溢出,下部的水经回水孔返回叶轮,重新和吸入管路的剩余空气混合,直到把泵及吸入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完成自吸,并正常抽水。
这种具有自吸功能的自吸泵在管路中不需要安装底阀,工作前只需保证泵体内储有定量引液即可具有“一次引流、终身自吸”功能。因此既简化了管路系统,又改善了劳动条件,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城市环保、建筑、消防、化工、制药、染料、印染、酿造、电力、电镀、造纸、石油、矿山、设备冷却、油轮卸油等领域。
众所周知,自吸式离心泵是由普通离心泵发展而来的。自吸泵的自吸作用是通过回水孔来实现的,因此,回水孔是自吸式离心泵的必备条件。
但是回水孔的通道面积大小存在“自吸短和泄漏量大”的矛盾,即回水孔面积大,流过液体多,自吸时间短,但自吸过程完成后,回水孔会造成泄漏和容积损失,回水孔的面积越大泄漏量越大,泵的效率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自吸离心泵的回水孔存在“自吸短和泄漏量大”的矛盾,提出一种既能缩短自吸时间,又不产生泄漏和容积损失的回水孔可自动关闭的自吸离心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回水孔可自动关闭的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1、装在泵体1涡室中叶轮2、和叶轮2固接的泵轴3、支承泵轴3的悬架4,泵体1内腔还设置有吸入口5、吸入通道、排出口6、气水分离室和回水孔7,吸入口设置有吸入单向阀8,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回水孔7的进口处设置成扩大形锥孔,并在回水孔7正前方设置一个同轴的回水孔自动关闭装置9,回水孔自动关闭装置9由固装在泵体1前隔板上的缸套10和安装在缸套10内腔并与之同轴并可轴向移动的活塞11组成,缸套10内腔的右腔室装有可使活塞11复位的压缩弹簧12,缸套10内腔的左腔室通过管路和泵体1的排出口6连通,活塞11的中心孔内安装一根同轴并可轴向移动的圆杆13,该圆杆13指向回水孔7的一端制成和回水孔7的进口处扩大形锥孔相吻合的锥体。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圆杆13上可以装有用于调整该圆杆13在活塞11的中心孔中轴向位置的压缩弹簧14和锁紧螺母1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泵的回水孔7正前方设置一个同轴的回水孔自动关闭装置9,该装置主要由缸套10和在缸套10内移动的活塞11组成,当泵在自吸过程中,活塞11在压缩弹簧12的作用下向左复位,打开回水孔7输水,一旦完成自吸过程后,泵出口的压力水通过管道进入缸套10内腔的左腔室,推动活塞11前进,封堵回水孔7,消除泄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回水孔7的通道既能有利于缩短自吸时间又不会在正常运转时产生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兆红,未经陈兆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5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