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用直流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76039.1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58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樊玉广;章国榜;吴大勇;施晓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宏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7/18;H01B7/28;H01B7/282;H01B7/29;H01B7/295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通用 直流 动力 控制 复合 电缆 | ||
1.一种轨道交通用直流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电缆包括第一填充层(3),所述第一填充层(3)内设置有一根动力缆芯(1)、至少一根控制缆芯(2),所述动力缆芯(1)与所有控制缆芯(2)均沿轴向方向相互平行,所述控制缆芯(2)环绕排列在动力缆芯(1)的外侧;
所述动力缆芯(1)包括第一导体(11),所述第一导体(11)由多根绞合的铜导线组成,所述第一导体(11)位于动力缆芯(1)的中部,所述第一导体(11)外侧包覆有第一绝缘层(13);
所述控制缆芯(2)包括第二填充层(23),所述第二填充层(23)内设置有两根对绞的控制芯线,所述控制芯线包括第二导体(21)、第二绝缘层(22),所述第二导体(21)由多根铜导线绞合而成,所述第二绝缘层(22)包覆在第二导体(21)的外侧;
所述第一导体(11)与第一绝缘层(13)之间设置有耐火层(12),所述第一绝缘层(13)的外侧包覆有防水层(14);所述第一填充层(3)的外侧依次包覆有第一隔火层(4)、屏蔽层(5)、隔氧层(6)、铠装层(7)、外护层(8);
耐火层(12)的厚度为0.14~0.28mm,第一绝缘层(13)的厚度为0.5~1.5mm,防水层(14)的厚度为0.15~0.20mm,第二绝缘层(22)的厚度为0.5~1.5mm,第一隔火层(4)的厚度为0.14~0.28mm,屏蔽层(5)的厚度为0.10~0.20mm,隔氧层(6)的厚度为1.2~2.6mm,铠装层(7)的厚度为0.05~0.15mm,外护层(8)的厚度为1.8~3.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直流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缆芯(2)的数量为5~7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直流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缆芯(2)的数量为6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直流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缆芯(1)、控制缆芯(2)的横截面均呈圆形,所述控制缆芯(2)的边缘与动力缆芯(1)的边缘相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直流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3)和第二绝缘层(22)均采用交联聚乙烯挤包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直流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层(3)内部除动力缆芯(1)和控制缆芯(2)之外的其余空间均填充有非吸湿性阻燃材料;所述第二填充层(23)内部除控制芯线之外的其余空间均填充有非吸湿性阻燃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直流动力及控制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5)采用铜丝编织而成,所述铜丝的外径为0.15~0.2mm,编织密度为8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宏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宏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760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膜生物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电压电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