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度和车身高度可调的空气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71119.8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2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匀;王文明;陈立宇;姜同竹;郭玉琴;杨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04 | 分类号: | F16F9/04;F16F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车身 高度 可调 空气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空气弹簧,具体涉及到一种刚度和车身高度可调的空气弹簧。
背景技术
空气弹簧是一种弹性吸振元件,它的弹性主要由橡胶气囊内部高压气体的反力提供,主要由上盖板、气囊、下盖板等部件构成。空气弹簧凭借其减震效果好、刚度易调节、非线性特性、使用寿命长、可有效减轻车身重量等优势,在大型客车、高档轿车以及重型卡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可以通过对气囊的充放气,来调节弹簧刚度和车身的高度,当通过恶劣的路面时,提升车身高度,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而当在较为平顺的路面行驶时,可以降低车身高度,以获得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当车辆的左右两侧的载荷不均衡时,也可通过对气囊的充放气,来保证整车姿态的水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刚度和车身高度可调的空气弹簧,一方面在不改变空气弹簧刚度的前提下来调节车身高度,另一方面在调节车身高度的同时,调节空气弹簧刚度。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刚度和车身高度可调的空气弹簧,包括空气弹簧总成、刚度与高度调节系统;
所述空气弹簧总成包括上盖板、外扣环、内扣环、中心环、气囊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下端面的中心固定设置有内扣环;所述内扣环为圆环结构;沿内扣环的外环侧且在上盖板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数个外扣环;所述下盖板上端面的中心固定设置有内扣环;沿内扣环的外环侧且在下盖板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数个外扣环;所述气囊上端置于上盖板、内扣环和外扣环之间,并通过中心环卡紧;所述气囊下端置于下盖板、内扣环和外扣环之间,并通过中心环卡紧;所述中心环内置于内扣环和外扣环之间;所述中心环为中空的圆台结构;
所述刚度与高度调节系统包括刚度调节缸、高度调节缸、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所述刚度调节缸为倒U形结构;所述刚度调节缸的密闭端置于气囊内;所述刚度调节缸侧壁与下盖板中心开设的孔配合,并通过密封件密封;所述刚度调节缸内置有高度调节缸,且高度调节缸外侧壁和刚度调节缸内侧壁填料密封;
所述高度调节缸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密封端,且高度调节缸密封端直径大于刚度调节缸的直径;所述高度调节缸开口端置于刚度调节缸内;所述高度调节缸密封端中心处开设有孔A;所述高度调节缸内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杆带动活塞沿高度调节缸侧壁上下移动;
所述活塞杆一端延伸出活塞;所述活塞杆另一端延伸出高度调节缸的密封端;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活塞杆伸出高度调节缸端与第一软油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软油管与第二软油管并联;所述第一软油管与第二软油管的输入端与软油管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软油管上连接有电磁阀M1;所述第二软油管上连接有电磁阀M2;所述软油管上连接有电磁阀M;所述第二软油管输出端与所述高度调节缸密封端上开设的孔配合;所述软油管输入端与输油泵连接;所述电磁阀M、电磁阀M1、电磁阀M2和输油泵均与ECU相连接;
所述活塞杆与第一软油管连接处设置有反射板式光电传感器;所述反射板式光电传感器一端与ECU连接;所述上盖板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上盖板上开设的孔内,并通过导线a与连接ECU的导线b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与高度调节缸之间填料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M、电磁阀M1、电磁阀M2均为一位一通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外扣环结构为L形。
进一步的,所述外扣环外设置有环形卡箍。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环楔形坡度为α,环形卡箍楔形坡度为γ;所述环形卡箍楔形坡度γ大于中心环楔形坡度α。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环内外表面均呈螺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环高度为H,内扣环的高度h1应不小于0.5H,h1取(0.5~0.6)H;外扣环的高度h2应不大于H,h2取(0.8~0.9)H。
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该空气弹簧及其刚度与高度调节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工作模式,且刚度和车身高度的调节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2)利用中心环外表面和气囊接口处内表面两个楔形面的配合,连接气囊与上下盖板,而且冲击越强,压紧力越大,很好地保证了空气弹簧的气密性和连接的可靠性;
(3)通过中心环、盖板、内外扣环的配合,使得气囊与盖板的连接更紧密,与传统的空气弹簧连接方式相比,气密性更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71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及其变速箱操纵装置
- 下一篇:设置有密封圈的止回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