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纸用水性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7586.7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5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施晓旦;尹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21/14 | 分类号: | D21H21/14;D21H1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水性 润滑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用水性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剂在化学组成上一般都含有疏水性基,具有润滑作用和离型效果。所谓润滑作用是指减少接触面的摩擦、磨损及摩擦热的作用;所谓离型效果是指减少接触面的粘附力的作用。具体而言,润滑剂可防止在涂布纸的生产中在压光机、烘缸等处纸页掉粉及涂布纸在印刷作业中掉粉;提高涂布纸在铸涂缸上的离型性;赋予纸张以滑动性能并降低摩擦。
润滑剂是涂布加工纸涂料中的微量助剂之一,它对改进涂布纸涂层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润滑剂在造纸涂料中起到降低涂层摩擦系数,改善涂料流变性,进而提高涂层平整度,提高成品纸光泽度的功能。目前市场上的造纸用润滑剂以高级脂肪酸盐类及高分子氧化聚乙烯为主,还包括蜡乳液等,它们均有改善涂层摩擦系数的作用。
中国专利CN1584204A公开了一种以氧化聚乙烯蜡为主要原料制备造纸涂布专用润滑剂的工艺。该发明仅限于几种乳化剂和氧化聚乙烯蜡制备的乳液,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造纸用水性润滑剂,该润滑剂应用于涂布纸的造纸涂料,能明显提高涂布纸的平滑度,改善纸张的光泽度,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造纸用水性润滑剂的制备方法,所述造纸用水性润滑剂是将组分硬脂酸甘油酯、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油酸、碱、杀菌剂和水混合后进行反应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造纸用水性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85~95℃情况下,将硬脂酸甘油酯熔融,备用;
步骤2,常温下,将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油酸、碱和全部水混合均匀,溶解完全,获得釜底料,升温至85~95℃;高速搅拌下加入步骤1中的硬脂酸甘油酯的熔融液,搅拌均匀;
步骤3,将步骤2的混合液降温至20~40℃,加入杀菌剂,调节pH值为7~11,即得造纸用水性润滑剂。
进一步地,按重量分数计,各组分重量含量为:
硬脂酸甘油酯100份
异构醇聚氧乙烯醚20~50份
油酸10~30份
碱5~20份
杀菌剂0.01~0.2份
水135~1800份。
优选地,按重量分数计,各组分重量含量为:
硬脂酸甘油酯100份
异构醇聚氧乙烯醚30~40份
油酸15~25份
碱10~15份
杀菌剂0.08~0.15份
水600~1200份。
更为优选地,按重量分数计,各组分重量含量为:
硬脂酸甘油酯100份
异构醇聚氧乙烯醚34~46份
油酸17~22份
碱12~14份
杀菌剂0.10~0.12份
水800~1000份。
进一步地,所述碱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三亚乙基二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剂选自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溴硝醇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升温温度为88~90℃,搅拌速度为1000-5000r/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降温温度为30~35℃,调节pH值为9~10。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造纸用水性润滑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所述的造纸用水性润滑剂在在涂布纸的造纸涂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造纸用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发明人经创造性研究发现,硬脂酸甘油酯上用油酸改性,并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出乎意料的,应用于造纸涂料中,能明显改善纸张的平滑度及光泽度;硬脂酸甘油酯被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和油酸钠乳化、反应,在涂料中易于富集在表面成膜,改善涂料涂层的平滑性和光泽;本发明的水性润滑剂能满足造纸涂料用高性能、绿色环保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1 水性润滑剂的合成:
步骤1,在85℃情况下,将100g硬脂酸甘油酯熔融,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475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