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挡过敏原的布材、其制法及包含该布材的寝具包覆套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38452.9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2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佩君;陈世伟;余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3M新设资产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47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87 | 代理人: | 曹晓斐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挡 过敏原 制法 包含 寝具 包覆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挡过敏原的布材、其制法及包含该布材的寝具包覆套;尤其涉及一种以物理方式处理布材而达到效果的阻挡过敏原布材、其制法及包含该布材的寝具包覆套。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尘螨为造成室内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集中在卧室,例如寄居于枕头、床垫、被褥等。尘螨的大小约为100-300微米(um),而其排泄物的大小约为10-30微米,其同样可能造成过敏反应。
现有技术主要可区分为两大类来达成防螨效果。第一类为物理类防螨,主要是控制织物的孔洞小于10微米,藉此达到阻隔尘螨及其排泄物的效果。例如:美国专利第5,950,264号公开了一种防过敏反应的覆盖织物,其是将聚氨酯层层压于载体材料上,以控制孔径尺寸小于10微米;美国专利第5,368,920号公开了一种透过填充基材来填充织物的孔隙而达成效果的方法。为了织造较小孔径的织物,一般必须选用纤维强度较高者以避免编织过程中纤维断裂,但此会造成织物的手感不佳。为了克服相关问题,公开号为200845935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公开了以经纱与纬线、经线与纬纱或经线与纬线利用编织方式控制孔径大小的技术。另有技术直接以热压方式减小孔径者,但此工艺所得的织物可能经反复洗涤而使孔径变大而不再具有防过敏原的功能。
第二类为化学性的处理方法,例如:在纤维纺丝时添加防螨剂防螨物质(例如中华台湾专利公开号200837228),或亦有将防螨剂涂布于织物的表面,或以含有防螨剂的洗洁剂清洗织物等方法。也有结合物理方式及化学方式达成防蹒效果者,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40988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挡过敏原的布材、其制法及包含该布材的寝具包覆套和寝具。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克服以物理技术达成防螨所可能造成的透气性不佳、触感不好、工艺复杂或因为经反复洗涤而使孔径变大而不再具有防过敏原的功能等问题,亦可解决以化学性方法处理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和在织物反复洗涤后造成有效性成分渐渐减少而丧失防过敏效果等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阻挡过敏原布材,其包括一主结构层以及一磨毛压光层,磨毛压光层包含多个开纤纤维且直接形成于主结构层的至少一表面而直接比邻主结构层,其中磨毛压光层的平均孔径大体上小于10um。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阻挡过敏原布材的制法,其包括:提供一胚布,其包括两相对应的表面;对该胚布的至少一表面进行开纤,以于该胚布表面形成多开纤纤维而未被开纤的部份为主结构层;对已开纤的该胚布的该表面进行磨毛;以及对已磨毛的该胚布的该表面进行压光,以形成一磨毛压光层于主结构层的至少一表面,其中磨毛压光层的平均孔径大体上小于10um。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阻挡过敏原布材,其主结构为针织结构,以ASTM D4032所测试的柔软度不大于180g,以ASTM D737所测得的透气度不小于17cfm,且其表层的孔径小于10um。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寝具包覆套或寝具,其由本发明的阻挡过敏原布材制成。
因此,藉由本发明可得一种原料限制较少、制作工艺简便、透气度佳且手感(柔软度)好、防过敏效果持久的阻挡过敏原的布材及其制法,并可藉此制得包含该布材的寝具包覆套或寝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挡过敏原布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阻挡过敏原布材制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寝具及其包覆套。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阻挡过敏原布材
11主结构层
12磨毛压光层
20寝具
21寝具包覆套
22寝具本体
S1-S4 本发明阻挡过敏原布材的至作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挡过敏原的布材、其制法及以该阻挡过敏原布材所制成的寝具包覆套和寝具,其中,过敏原主要指尘螨、其排泄物及尸体等。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挡过敏原布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阻挡过敏原布材1包括主结构层11以及磨毛压光层12,其中磨毛压光层12包含多个开纤纤维且直接形成于主结构层11的至少一表面上,磨毛压光层的平均孔径大体上小于10um。在本实施例中,磨毛压光层12分布于主结构层11的两相对表面,然而,其亦可仅形成于主结构层11的其中一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新设资产公司,未经3M新设资产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84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按摩催眠于一体的智能枕系统
- 下一篇:双枕式颈椎康复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