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偏移距矢量片地震数据预测储层裂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5839.2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94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谢万学;巫芙蓉;李德珍;何光明;雷虹;陈丹;王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3 | 代理人: | 张敏,薛义丹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偏移 矢量 地震 数据 预测 裂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偏移距矢量片(Offset Vector Tile,简称OVT)宽方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进行储层裂缝预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石油天然气勘探中,非常规、隐蔽性油气藏正在成为勘探的重点,裂缝性油气藏成为当今全球油气增加储量、提高产量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储层预测和油气开发方面,裂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裂缝增加了储集空间,改善了储层的基质渗透率和空隙连通性,因此储层裂缝预测成为勘探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地震勘探资料中包含了裂缝的信息,地震方法是识别裂缝型储层的重要手段,其理论基础是各向异性理论。对于当前油气勘探中遇到的储层裂缝参数预测问题,目前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叠后地震属性裂缝预测和叠前地震属性裂缝预测。
叠后地震属性裂缝预测常用的方法包括相干分析法、地震曲率分析法、方差分析法、边缘检测分析法、分频数据分析法、吸收系数分析法等方法。叠后地震属性裂缝预测方法未能充分挖掘叠前地震数据所包含的方位各向异性信息,预测精度和预测尺度不及叠前预测方法。
叠前地震裂缝预测,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是在常规窄方位叠前地震道集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地震反演处理进行方位各向异性研究。由于常规窄方位地震数据在地震采集过程中观测方位角信息受限、方位角分布不均匀,基于常规窄方位地震叠前道集数据裂缝预测方法存在反演精度不高、空间分辨率不足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常规窄方位叠前地震裂缝预测技术存在的反演精度不高、空间分辨率不足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宽方位偏移距矢量片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参数(例如,裂缝发育密度、裂缝方位)预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利用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集数据预测储层裂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于经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根据目的储层所在时间范围,选取裂缝预测时窗。
B、对于裂缝预测时窗内每一个成像点位置,计算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
C、对于裂缝预测时窗内每一个成像点位置的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构建纵波反射系数R(θ)。
其中,θ为实际地震炮检观测方位角,R(θ)为实际地震炮检观测方位角θ对应的纵波反射系数,为裂缝介质对称轴的方位角,表示炮检方向和裂缝走向之间的夹角,P为各向同性介质下的反射系数,Q为与裂缝发育密度相关的各向异性反射系数。
D、对于裂缝预测时窗内每一个成像点位置的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集数据,构建目标函数:
其中,θi为第i个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简称道)的实际地震炮检观测方位角,Rreal(θi)为第i个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的实际地震炮检观测方位角θi对应的纵波反射系数,N为该成像点位置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集数据的最大反射道数,θN为实际最大炮检观测方位角。
在E达到最小的情况下,反演求解得到储层的弹性参数值P、Q、及
E、利用所述步骤D的反演结果,计算得到裂缝密度e和裂缝方位角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F:对所有成像点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集数据,针对目标储层时窗范围,重复以上步骤A至步骤E,以得到整个三维工区地震数据体目标储层的裂缝密度e和裂缝方位角反演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采用基于最小二乘解的计算方法来使步骤D中的E最小,求解方程组得到储层的弹性参数值P、Q、及
所述方程组为: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B中,根据第i个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的横向偏移距信息OFFx、纵向偏移距信息OFFy,计算得到所述第i个偏移距矢量片地震叠前道的偏移距OFFi和观测方位角θ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5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旧二次电池铁的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