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4495.5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0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行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全力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6 | 分类号: | B22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壳体 水套芯盒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
背景技术
电机壳体的水套芯用于容纳冷却液,起到冷却电机的作用。现有的电机壳体水套芯为窄小砂壁产品,其具有复杂的外形和多孔结构,多采用射砂芯盒模具进行制造。一般的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包括底模、左模和右模,其中左模和右模上分别连接有可沿左右伸缩的油缸,用于模具的合模和开模。但是现有的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在合模过程中,会出现合模未到位时射砂动作就已开始,影响水套芯成型质量。另外,其中加热管排列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上模和下模的内部温度,直接影响电机壳体水套芯的制造质量。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其克服上述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接近开关的,可以感应油缸行程,保证射砂准确性,且结构合理,维护方便;而且加热管排列合理,加热效果好的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模、左模、右模、竖直开合装置和水平开合装置,所述底模、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之间形成圆形型腔,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之间开设有贯通到所述圆形型腔的射砂口,所述竖直开合装置带动所述底模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水平开合装置带动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沿水平方向运动;
所述水平开合装置包括油缸、油缸连接座、油缸安装架、接近开关连接板、行程感应件、接近开关;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上分别连接有可沿左右伸缩的所述油缸,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油缸安装架,所述油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缸安装架上,所述油缸通过所述油缸连接座分别与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连接,所述油缸安装架上设置有所述接近开关连接板,所述接近开关连接板上安装有所述接近开关,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上分别连接有所述行程感应件,所述接近开关和所述行程感应件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行程感应件可相对所述接近开关发生位移,用于感应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的位置情况;
所述射砂口两侧对称设置有沿圆形型腔轴向延伸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五加热管、第六加热管、第七加热管和第八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至所述第六加热管贯穿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所述第七加热管和所述第八加热管贯穿所述底模;所述第一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射砂口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5~10度,所述第二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射砂口的中心线的夹角b为30~35度,所述第三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射砂口的中心线的夹角c为45~50度,所述第四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射砂口的中心线的夹角d为70~75度,所述第五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射砂口的中心线的夹角e为85~90度,所述第六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射砂口的中心线的夹角f为105~110度,所述第七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射砂口的中心线的夹角g为135~140度,所述第八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射砂口的中心线的夹角h为155~160度;所述圆形型腔的半径为R,所述第一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距离为(1.4~1.5)R,其他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距离为(1.1~1.3)R。
作为优选,所述行程感应件包括行程感应杆、行程感应块和锁紧螺钉,所述行程感应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左模或所述右模上,所述行程感应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行程感应杆上,所述锁紧螺钉用于将所述行程感应块固定在所述行程感应杆上。可以通过上述结构对产生感应信号的位置进行调节,可以避免因使用时间较长发生的合模位置的微小变化而造成的感应位置不准确。
作为进一步优选,一侧的所述接近开关为两个,对应的,一侧的所述行程感应块为两个。使感应更加准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加热管至所述第六加热管为直径20mm的大加热管,所述第七加热管和所述第八加热管为直径17mm的小加热管。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下模的温度低于上模的温度,砂芯在底部的固化程度大于上部的,保证固化规则有序,提高工件的成型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全力机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全力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4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识别模组折弯机
- 下一篇:一种闸式剪板机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