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处理系统及其出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3137.2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5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纯;张建国;周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C02F9/0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张中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系统 及其 出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其沉淀池用的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处理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去除原水中杂质的过程,通常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及消毒等步骤。经絮凝产生的絮凝团将在沉淀池中沉淀至沉淀池底部,并经与沉淀池底部连通的排泥管排出沉淀池。沉淀池通常包括一带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池体,在池体中设有沉淀装置,水流自进水口向出水口的方向行进,在流经沉淀装置时进行沉淀,经沉淀处理后的水流在出水口处进入出水装置。
公布号为CN102078711A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沉淀装置,即沉淀池,参见其说明书附图2,在沉淀池的出水口处设置一集水堰11,在沉淀池中经沉淀处理的水流漫过集水堰11的溢流面进入集水堰11的出水槽内,并从与出水槽连通的出水管流出。
沉淀池中水流进入出水槽的方式为漫过集水堰的溢流面的溢流方式,对于这种溢流方式,需要考虑溢流面的溢流负荷,通常要求溢流面处的溢流率不高于300m3/m·d,当溢流负荷过高时,易造成絮凝团被流速较高的水流带出,导致出水水质降低。为了提高沉淀池的出水量,需要增加溢流面的长度,即需增加沉淀池的池宽,导致沉淀池占地面积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保持出水量不变的前提下,能有效缩短沉淀池池宽的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构建上述水处理系统的出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及位于该沉淀池的出水口处的出水装置,出水装置包括集水堰与位于沉淀池清水层中的集水管。集水堰包括腔室与堰板,腔室被堰板隔成集水槽与出水槽;集水管的轴向沿水平方向布置,该轴向与水流自沉淀池的进水口向出水口的行进方向相垂直。集水管形成有沿其轴向排列的多个进水孔;沿集水管的轴向,集水管的中段形成有出水孔;集水槽的进水口与集水管的出水孔连通;集水管的进水孔、集水槽的进水口与出水槽的出水口均低于堰板的溢流面;堰板的溢流面与沉淀池的池面均低于腔室腔壁的上表面。
由以上方案可见,水流在沉淀池的出水口处,通过淹没于水中的进水孔进入集水管,进入集水管的水流在集水堰中形成溢流,以对运行水位进行控制;由于水流在集水管内形成淹没式集水,从而使本发明集水堰相对现有技术在较高溢流率时不会对出水的质量造成影响,即可有效地通过对集水管上的进水孔与孔间距的控制,达到提高出水量的目的,从而能在与现有技术同等出水量的条件下,有效缩短池宽。
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堰板包括固定板、调节板与固定螺栓,固定板与腔室的腔壁固定连接。固定板与调节板中,一者上形成有与固定螺栓相配合的定位孔,另一者上形成有与固定螺栓相配合的长孔,长孔的长轴沿垂直于集水管轴向的方向布置;调节板的上表面构成溢流面。便于在安装出水装置时,对堰板溢流面高度的调整,且结构简单。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集水管上表面在其轴向上的中段与四块首尾依次相连的侧板内表面围成腔室;进水孔形成于集水管的下表面,出水孔形成于集水管的上表面,集水管的出水孔邻近集水堰腔室的端口构成集水槽的进水口;出水槽的出水口设于远离集水槽的侧板上。充分地利用集水管构建集水堰,有效节约材料及便于出水装置的安装。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堰板板面与集水管的轴向相平行。可使集水堰的长度方向沿集水管的轴向,便于设计与制造。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堰板包括固定板、调节板及升降调节机构。固定板与腔室的腔壁固定连接;调节板的板面紧贴固定板的板面,且相对固定板受升降调节机构驱动而可在平行于固定板板面的方向上往复调节;调节板的上表面构成溢流面。便于在安装出水装置时,对堰板溢流面高度的调整;且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根据水流变化,对运行水位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减小水流变化对运行水位造成的波动。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进水孔沿集水管的轴向均布。有效地确保水流在池宽上能被集水管均匀地收集,而且便于集水管的制造。
优选的方案为沿水流在沉淀池中的行进方向,沉淀池底部由隔墙隔成依次布置的第一布水集泥区、第二布水集泥区、沉淀集泥区、第一集水集泥区与第二集水集泥区,每一集泥区与一设有排泥阀门的排泥管连通,出水装置位于第二集水集泥区的上方。便于单独对各个集泥区进行排泥,及便于在各集泥区上安装相关水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3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潮流发电的导流和自动沉浮装置
- 下一篇:湿法顶蓬背面安装吸音棉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