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98607.0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长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混纺 纱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纺纱线,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羊毛是一种天然动物纤维,纤维由蛋白质构成,纤维外有如鳞片状的结构。不同的羊毛的性质取决于其纤维粗细度及不同的鳞片结构。纤维越细及表面平滑,织出的织物手感就越好。其有点是:第一,高吸水性。羊毛是非常好的亲水性纤维,穿着非常舒适;第二,保暖性。因羊毛具有天然卷曲,可以形成许多不流动的空气区间作为屏蔽;第三,抗拉伸性。羊毛有非常好的拉伸性及弹性恢复性,并具有特殊的毛鳞结构以及极好的弯曲性,因此它也有很好的外观保持性。缺点是:第一,毡化反应:这是羊毛独特且重要的特征,它是羊毛纤维表面的毛磷造成的现象。当羊毛表面的毛磷遇到机械力(振动磨擦以及压力等)、热和水等条件时,羊毛则往其根部下沉。羊毛下沉的同时,因毛磷边缘互相纠缠,无法恢复至原来长度尺寸。因而产生收缩严重。在极度条件下,羊毛可收至原来尺寸的一般。二是蛋白质纤维粗,刚性大,单强低,蓬松,抱合力差,用半精纺或毛纺、绢纺,能都纺出高比例天然蛋白质纤维产品,但所纺纱支粗,柔软性差,只适用于毛衣编织等。三是当羊毛含量超过50%,在纺纱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成卷困难、棉卷米重不均率大、梳棉成网困难、因纤维抱合力差而条子意外牵伸大,纺出的纱线根本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混纺纱线,采用羊毛、羊绒、苎麻纤维、超细涤纶纤维、棉纤维、大豆纤维的混纺纱线织造而成,其中羊毛的重量百分比为40-55%,羊绒的重量百分比为3-8%,超细涤纶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苎麻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5-10%,棉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5-10%,大豆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0-25%。
一种新型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预处理:将和毛油加入羊毛、羊绒、苎麻纤维、棉纤维,并静置24-30小时,进行预处理;
B、混棉:将预处理后的原料送入混棉机,将以上4种纤维混合;
C、开松清棉:将混棉后的纤维送入开棉机,进行开松清棉;
D、梳棉:将经开松清棉的纤维进行梳棉,将纤维束彻底分解成单根纤维,清除残留的杂质,
E、混纱:加入超细涤纶纤维及大豆纤维,使各纤维成分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生条;
F、并条:将生条经过并条工序进一步加工成熟条,以提高棉条质量;
G、粗纱:将熟条加工成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以供细纱工序使用;
H、细纱: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细纱;
I:络筒:按客户的要求对混纺纱线进行络筒。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通过多种纤维混纺,达到了良好的服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混纺纱线,采用羊毛、羊绒、苎麻纤维、超细涤纶纤维、棉纤维、大豆纤维的混纺纱线织造而成,所述羊毛、羊绒、苎麻纤维、超细涤纶纤维、棉纤维、大豆纤维的混纺纱线中羊毛的重量百分比为45%,羊绒的重量百分比为5%,超细涤纶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20%,苎麻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8%,棉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7%,大豆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5%。
一种新型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预处理:将和毛油加入羊毛、羊绒、苎麻纤维、棉纤维,并静置24-30小时,进行预处理;
B、混棉:将预处理后的原料送入混棉机,将以上4种纤维混合;
C、开松清棉:将混棉后的纤维送入开棉机,进行开松清棉;
D、梳棉:将经开松清棉的纤维进行梳棉,将纤维束彻底分解成单根纤维,清除残留的杂质,
E、混纱:加入超细涤纶纤维及大豆纤维,使各纤维成分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生条;
F、并条:将生条经过并条工序进一步加工成熟条,以提高棉条质量;
G、粗纱:将熟条加工成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以供细纱工序使用;
H、细纱: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细纱;
I:络筒:按客户的要求对混纺纱线进行络筒。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长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未经天长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8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