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集边反式热辐射单向通温差板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82725.2 | 申请日: | 201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理立;崔东平 |
主分类号: | F24S23/30 | 分类号: | F24S2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001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集 反式 热辐射 单向 温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涉及一种装置的‘热辐射散射的红外线光’,正射入能顺利通过,反射入被大量阻隔的‘红外线光单向通过’装置。采用的道理是:当两物体在常温下相互对射红外线,通过该装置时,甲侧的一面,由于通过的多,收的少,出现红外线付出大于收入情况,使辐射能‘多给少得’,导致温度下降。反之装置乙侧的一面则相反,由于‘少给多得’,导致温度上升。由此表现,装置两侧即出现了一侧温度高,一侧温度低的情况,即在一个恒温系统中,可以获得温差。有了温差就有了可利用的能量,即提取系统的单一热源,向外输出能量。如:加温差电池,就可以输出电流,该系统能量输出,温度即下降。由此证明了,在特定条件下,在一个系统内,可得到熵减,即属于二类永动机的范畴。
背景技术
我以前申请过类似的技术,为:专利申请号201210330147、8。名称:中集式热辐射二级管。申请人,同我一人。由于地址变动等问题,信件丢失,那次申请失效,故此,修改后,与2016年,6月16日重新申请,申请号为:201610465591.9。但是,经过考虑后,认为那次申请不妥,由单一发明人,改为两人的共同发明,与今天从新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有两个热辐射红外线对射窗口,一个是升温窗口,装有“捏菲尔凹透镜”,这种结构可以使散射的红外线光,大部分向周围漫射。而另一个窗口,装有“圆锥透明镜”,这种结构可以使散射的红外线光,大部分向中心集中。而装置的‘角圆台形状’周壁,装有反光镜,该反光镜,不是平面,而是利用光学原理,形状是多个‘直角体型’组成,该结构可以定向反光(类似马路上的反光柱),即哪个方向发来的光,就定向平行反射回哪个方向。
由此该结构,升温窗口在捏菲尔凹透镜作用下,发出的热辐射光,大部分向周围漫射,再被‘角圆台形状’周壁,‘直角体型’反光面,定向反射回来,结果是,射到对面的少,返回来的多,而得到温升。
而另一侧降温窗口在圆锥透明体作用下,发出的热辐射光,大部分向中心集中,结果是,射到对面窗口的多,返回来的少,再加接收的少,而使得温降。从而使两窗口出现温度高低不一样的温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近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中集边反式热辐射单向通温差板’装置的,结构图。(下简称‘热辐射单向通’)
图2为,‘热辐射单向通’装置周壁,直角反光体,光在这种结构下,可以定向反射,就是,哪个个方向,来的光,再平行反射回哪个方向,的原理图。
图3为,该装置的,周壁,直角反光体,外观图。
图4为,该装置的,原理图,升温窗口发射的热辐射光,由于,涅菲尔凹透镜的作用,大部分光向周边散射,而射到周壁上,在被‘直角体型’反光面,定向反射回来。而只有少部分光射到到对面窗口上。
图5为,该装置的,升温窗口发射的热辐射光,光线密度示意图。
图6为,该装置的,原理图,降温窗口发射的热辐射光,由于,圆锥透镜的作用,大部分光向中心集中,多打到对面窗口上。
图7为,该装置的,降温窗口发射的热辐射光,光线密度示意图。
图8为,该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多个‘热辐射单向通装置’,排列的俯视图。
图10为,多个‘热辐射单向通装置’,排列的剖面图。
图11为,多个‘热辐射单向通装置’,排列的立体图。
图12为,多个‘热辐射单向通装置’组成的温差板,或墙。
图13,图14为,‘热辐射单向通装置管’升温窗口,涅菲尔透镜,的另一种构造,为的是效果更好。
图15为,‘热辐射单向通装置’壁的多层角结构,这样可以增加有效空间。
在图中,1、为升温窗口。2、在升温窗口中,内有涅菲尔凹透镜。3、降温窗口中的,圆锥透明镜。4、该装置外壳。5、外壳壁内侧的,直角三角体型’,该结构可以定向反光(类似马路上的反光柱),即哪个方向发来的光,就定向反射回哪个方向。6、红外线,光线示意。7、单个装置,合成多个装置的俯视图。8、单个装置,合成多个装置的侧面剖视图。9、多个单装置,串联与并联组合到一起的温差装置,可为一个板或墙。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理立;崔东平,未经崔理立;崔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82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偏轴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