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中枢卧倒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76002.1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7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常语锋;顾晓峰;孙永明;展永兴;于建忠;高兴和;陈晔;倪宏标;吴芳;汪院生;吴小靖;梁庆华;卞新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40 | 分类号: | E02B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4 | 代理人: | 张清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中枢 卧倒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闸门或交通船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低水头平原水利节制闸或船闸闸门的构造。
背景技术
针对低水头平原船闸的特点,常用的门型有直升门、升卧门、横拉门、三角门、下卧门等多种型式。在考虑到工程与工程地理位置、运行工况、运行需求、维修保养的便捷性、日常运行的易操作性、周边环境相适应等,一般会选择相应的门型。每种类型的门型都各有优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闸门类型,既解决了直升门、升卧门等闸门类型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又解决了横拉门、三角门、下卧门等闸门类型日常维修过程中维修保养、更换部件、淤积严重、需要断流断航等不便操作的问题。填补了城市水利、景观水利工程隐形闸门结构型式的技术空白,大大缩短了闸门日常检修时间,节约了维护费用,且闸门开启过程中,闸门底部形成过流,水流将对门库内淤泥产生冲击,可有效减少门下淤积,实现了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可用于城市水利工程、景观水利工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平面中枢卧倒门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平面中枢卧倒门结构,包括闸门本体,所述闸门本体至少包括设置于第一闸室边墩侧的支铰侧、以支铰侧为转动轴心线的可动侧,所述可动侧通过锁定机构止动于第二闸室边墩,所述支铰侧的底部和/或顶部设有定轮支铰,所述定轮支铰包括连接于闸门本体的主轴,所述主轴凸出于闸门本体的部分上滚动地设有主滚轮,所述主滚轮的外周面上设有铰座结构,用于锁紧和放松主滚轮,所述铰座结构与闸门本体或第一闸室边墩连接在一起并形成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铰座结构包括紧贴主滚轮外周面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连接有一L型锁接板的一个L段,所述L型锁接板的另一L段通过止水结构连接闸门本体或第一闸室边墩,L型锁接板位于定位板处的L段上设有工字型块,所述工字型块的一个腿端固接定位板,另一个腿端上设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一个L段与工字型块固接,另一个L段与L型锁接板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型块和L型连接板设置于L型锁接板的两个L段包围的内侧面上,构成内侧支撑结构及止水踏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与主滚轮的转动副处设有轴衬套,主滚轮两个轴向侧面上设有轴端挡板,所述轴端挡板通过沉头螺钉固接主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闸门本体的背面还设有支臂驱动机构,用于推/拉动闸门本体的可动侧绕支铰侧转动,所述支臂驱动机构包括两条一端铰接在一起并成一定角度的第一臂梁和第二臂梁,所述第一臂梁和第二臂梁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闸门本体的背面,第一臂梁和第二臂梁的共同铰接端上铰接一液压缸的缸杆,所述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第一闸室边墩或第二闸室边墩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臂梁和第二臂梁之间设有连接梁架,所述连接梁架由四条梁组成,其中三条梁两两铰接组成一个三角形梁架,该三角形梁架的三个铰接点分别连接闸门本体背面、第一臂梁和第二臂梁,第四条梁与三角形梁架中的一条梁、以及第一臂梁或第二臂梁的一段之间组成另一个三角形梁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闸室边墩和第二闸室边墩之间设有闸门支架,所述闸门支架一侧端与闸门本体上的支铰侧重合,闸门本体闭合时,闸门支架另一侧端与闸门本体的可动侧重合,所述闸门支架上设有滑轨结构或滑槽结构,闸门本体通过滑轨结构或滑槽结构与闸门支架形成可相对滑动结构,用于在检修时,解除铰座结构后,闸门本体沿闸门支架的滑轨结构或滑槽结构吊出闸室进行陆上检修与养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闸门启闭可靠、平稳,消除了闸首段的淤积,检修方便,满足通航和防洪挡水等要求,并且布置简洁、造价较低、运行方便可靠、便于维护保养,闸门及其配套建筑可与工程周边环境协调布置,不会影响周边景观效果,能够确保船只快速过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闸门关门挡水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闸门打开卧倒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闸门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闸门背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定轮支铰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76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