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灌注桩钢筋笼制成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57122.7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0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杜鹏;胡涛;肖捷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志和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笼 侧孔 桩孔 灌注桩 伸展 钢筋笼吊 标高 制备 吊放 浇筑混凝土 建筑领域 扩孔设备 设计计算 旋转调整 打桩孔 侧壁 成桩 吊运 施工 制作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采用灌注桩钢筋笼制成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钢筋笼:设计计算钢筋笼尺寸,按尺寸制作钢筋笼;钢筋笼制备完毕后需在钢筋笼的顶部标记伸展筋的位置;2、打桩孔:使桩孔的内径与钢筋笼的外径之间留有一定间隙;3、开侧孔:使用扩孔设备,在桩孔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侧孔,并且在桩孔顶部标记侧孔的位置并且设立侧孔的标高;4、吊放钢筋笼:将钢筋笼吊到桩孔上方,吊运过程中旋转调整钢筋笼的位置,使得钢筋笼的顶部伸展筋的标记与桩孔顶部侧孔的标记相对齐,放下钢筋笼,使钢筋笼缓缓插入桩孔内,对应侧孔的标高将钢筋笼吊放到指定高度,保证伸展筋能顺利进入侧孔;5、浇筑混凝土成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采用灌注桩钢筋笼制成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桩结构是房屋、公路、桥梁和码头等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基础结构。其中,摩擦桩是依靠桩侧的摩阻力支撑垂直荷载的桩,从摩擦桩的原理来看,桩侧摩阻力除与土的性质、施工工艺、桩体材料等有关外,还与桩截面外围周长及桩侧表面的凹凸形状直接相关。而常规钢筋混凝土桩的截面形状沿纵向是不变的,截面形状也是简单的方形或圆形,这样,常规钢筋混凝土摩擦桩如果要得到更高的竖向承载力只有通过增大桩长来提高侧摩阻力。但是,桩长不能任意增大,因为不仅大幅增加工程造价,而且桩长受有关设计规范中长细比的限制。例如,CN104179174A公开的一种多孔注浆管异形桩,在管桩侧壁设置注浆孔,将混凝土从注浆孔溢出形成结石体来提高侧壁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摩阻力,然而,该结石体中不含有钢筋,结石体比较脆,在高强度压力下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影响桩的承力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灌注桩钢筋笼制成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采用灌注桩钢筋笼制成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钢筋笼:设计计算钢筋笼尺寸,按尺寸制作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和箍筋,所述箍筋上铰接有伸展筋,所述伸展筋包括,伸出钢筋笼笼体外的外延段、用以固定的连接段和用以定位伸展筋伸出角度的定位段,所述伸展筋通过连接段铰接在箍筋上,所述钢筋笼内还设置有用以限制所述定位段活动范围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通过主筋或箍筋固定在钢筋笼内;钢筋笼制备完毕后需在钢筋笼的顶部标记伸展筋的位置;
2、打桩孔:使桩孔的内径与钢筋笼的外径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3、开侧孔:使用扩孔设备,在桩孔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侧孔,所述侧孔垂向高度大于所述外延段长度,并且在桩孔顶部标记侧孔的位置并且设立侧孔的标高;
4、吊放钢筋笼:将钢筋笼吊到桩孔上方,吊运过程中旋转调整钢筋笼的位置,使得钢筋笼的顶部伸展筋的标记与桩孔顶部侧孔的标记相对齐,放下钢筋笼,使钢筋笼缓缓插入桩孔内,对应侧孔的标高将钢筋笼吊放到指定高度,保证伸展筋能顺利进入侧孔;
5、浇筑混凝土成桩。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钢筋笼的制作方法为:①制作若干伸展筋待用;②将长钢筋安置在胎架上定位,制成主筋;③将短钢筋包围在主筋外,同时将伸展筋的连接段穿到短钢筋上,然后将短钢筋与主筋焊接,形成箍筋。
作为优选,所述外延段的质心到所述连接段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定位段的质心到所述连接段的直线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段包括弧形钢筋和所述伸展筋中部的钢筋段,所述弧形钢筋的两个端点分别固定在所述钢筋段的两端,使得连接段形成闭合的环形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段为开口环结构,开口环的两端分别与外延段和定位段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段为螺旋圈,螺旋圈的两头分别与外延段和定位段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志和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志和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57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