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燃料填充管的聚酰胺复合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8906.3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7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尹智镛;柳东烈;李东喆;权保岚;金基弘;徐今锡;崔喆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信一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韩国FT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51/06;C08L23/08;C08L63/00;C08K13/02;C08K3/34;C08K3/16;C08K5/13;C08K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燃料 填充 聚酰胺 复合 树脂 组合 | ||
一种用于燃料填充管的聚酰胺复合树脂组合物,包含按重量计41至77%的聚酰胺6,按重量计5至15%的间二甲苯二胺(MXD)类改性尼龙,按重量计14至30%的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辛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丙烯‑二烯单体、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以及按重量计3至10%的混合粘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燃料填充管(fuel filler pipe)的聚酰胺复合树脂组合物。更加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可以易于吹塑成用于燃料填充管的复合树脂并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的用于燃料填充管的聚酰胺复合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燃料填充管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如在蒸发气体上更严格的法规以及根据CO2法规与轻质材料和生物燃料的令人满意的相容性。作为燃料填充管材料的塑料适合作为轻质材料,但是由于添加生物乙醇,根据在汽油燃料的组合物中的变化,对醇气体的阻挡性能(barrier property)是成问题的。由于常规燃料槽注入部件的组分材料包含尼龙和橡胶,所以该材料对于常规汽油具有优异的阻挡性能,但是对于醇具有弱的阻挡性能。
此外,由于法律和法规对蒸发气体的加强,存在对于开发具有优异的阻挡性能的材料的需要。所容许的蒸发气体的水平对于韩国的E0为10mg或更低(F/Neck Ass的30mg)、对于欧洲的E10为100mg(EURO IV)、并且对于北美洲的E10为2.5mg(EPA法规等级Ⅲ)。
同时,由于通常用作用于吹塑的树脂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68g.mm/m2/天的不优异的燃料阻挡性能,所以可以将HDPE用作具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多层结构的一部分。然而,应使用昂贵的多个挤出机以形成多层结构,并且需要用于吹塑可挤出性的令人满意的设计。
因此,可以使用具有优异的阻挡性能的尼龙类树脂。然而,在尼龙类树脂中聚酰胺6对于汽油具有优异的阻挡性能,但是具有令人不满意的低温冲击性能。韩国专利第1002050号公开了包含具有阻挡性能的纳米尺度复合共混层(其中聚烯烃树脂分散在聚烯烃层的纳米尺度复合材料的连续相中)以及具有阻挡性能的树脂/层状粘土化合物的具有阻挡性能的多层制品。然而,用于在聚乙烯树脂中形成聚酰胺分散层的特定螺杆是必需的并且在吹塑时难以有效地控制形态。
此外,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012430号公开了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树脂等组成的组的树脂,以及包含碳黑和碳纳米管的导电聚酰胺复合组合物。然而,非常难以控制在吹塑中的聚酰胺分散层,并且存在如由于向聚烯烃树脂添加大量的增容剂而降低气体和汽油阻挡以及难以控制形态的缺点。
此外,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217495号公开了由聚酰胺-6、纳米填料、纤维填料、冲击调节剂以及包含聚酰胺-66的吹塑材料组成的热塑性模制材料。然而,由于添加无机材料(纤维填料),抗冲击性降低且伸长应力增加,从而,伸长性能降低,由此吹塑可塑性变得不良。
此外,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120548号公开了通过将固定的无机层状粘土化合物和作为晶体聚酰胺树脂的间二甲苯二胺(MXD-6)共混而制备的具有优异的气体阻挡性能的MXD-6纳米树脂组合物。当制备MXD-6纳米共混物时,制备成本增加并且层状粘土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较低,因而由于吹塑时的气体生成等,模制是困难的。此外,仅仅使用MXD-6或者MXD-6纳米共混组合物,难以确保在燃料槽的注入部件的组分中所要求的抗冲击性。
因此,存在对于开发可以易于吹塑、可以增强抗冲击性、拉伸强度和气体阻挡性能、以及可以应用于燃料槽的注入部件的组分的材料的需要。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以上信息仅是为了增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以含有未形成已由本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致力于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的上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信一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韩国FT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信一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韩国FT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89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复合材料组合物及使用其制备透明复合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光触媒涂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