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定位器的鞍座端部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19407.1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9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余海平;杨方;陈宜强;朱徐平;钟智强;韩祥祥;刘微微;汪伟;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1D1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娄岳,金凯 |
地址: | 231135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定位器 鞍座端部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拉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滴型鞍座端部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三大部分组成,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和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或钢结构,索塔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高强材料的钢丝或钢绞线制成,斜拉索索鞍是用于将钢绞线与索塔连接,起到支撑作用。为保证矮塔斜拉桥预应力拉索体系的施工质量,维护桥梁施工和运营时预应力体系的安全稳定,延长拉索的使用寿命,针对水滴型鞍座疲劳实验时在水滴型鞍座两端的分丝管端头处镀锌钢绞线的PE外护层可能存在磨损的情况,以及防止水滴型鞍座端部钢绞线的轻微滑动,需要对水滴型鞍座的防腐密封处理进行研究。
传统具有双定位器的鞍座端部密封装置中,鞍座两端隔板与密封板的空隙采用防腐油脂进行填充,鞍座端板、密封垫和过渡管采用螺栓连接,隔绝与塔外环境接触,防止雨雪等极端气象条件对于鞍座的影响。但这种方式难以避免水汽通过HDPE外护套管渗入鞍座的端部,且液态的防腐油脂易进入鞍座内的水滴型孔道,减少摩擦降低孔道的摩擦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定位器的鞍座端部密封装置,实现了水滴型鞍座的多层防腐和密封,以隔绝塔外水汽、腐蚀介质对钢绞线的侵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定位器的鞍座端部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鞍座端部水滴型隔板外侧的压紧板和转向密封机构以及与鞍座端部连接的过渡管,所述压紧板紧贴水滴型隔板,所述转向密封机构紧贴过渡管端部,所述压紧板与转向密封机构和鞍座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填充密封胶的密封腔;所述过渡管内设置有用于定位钢绞线的减震定位器以及用于密封该减震定位器的橡胶定位器;所述过渡管末端连接有延伸管,该延伸管内设置有用于夹持钢绞线的索夹。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密封机构包括一对密封板以及平行设置在两密封板之间的橡胶垫板,该密封板和橡胶垫板上均开设有用于穿入单根钢绞线的通孔,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密封胶的注胶管以及与该注胶管斜对称设置的排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垫板与两侧的密封板之间均通过过渡板法兰连接,相邻过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通过单根钢绞线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注胶管位于密封板的下端部。
优选地,所述密封板的外形与鞍座端部的内壁形状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过渡管与鞍座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密封胶采用胶状树脂。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鞍座两端水滴型隔板外侧加装压紧板和转向密封机构,形成钢绞线孔道与外界的独立结构,在索鞍端部隔板与密封板之间填充密封胶,防止水汽、腐蚀介质进入水滴型孔道对钢绞线的侵蚀,设置双定位器,在过渡管内起到进一步的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轴向剖视图,并示出了鞍座端部的安装位置;
图2为图1中转向密封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压紧板,20、转向密封机构,21、密封板,22、橡胶垫板,26、过渡板,27、通道,30、过渡管,31、减震定位器,32、橡胶定位器,40、密封腔,50、延伸管,60、索夹,70、密封垫,80、鞍座,81、水滴型隔板,90、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具有双定位器的鞍座端部密封装置设置在鞍座80的两个端部内,其包括压紧板10、转向密封机构20、过渡管30、延伸管50和索夹60,所述压紧板10和转向密封机构20位于鞍座端部水滴型隔板81的外侧,其中压紧板10与水滴型隔板81紧贴,并与鞍座端部内壁形状相适配,转向密封机构20与过渡管30端部紧贴,并与鞍座端部内壁形状相适配,所述过渡管30与鞍座端部通过螺栓和密封垫70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板10和转向密封机构20上均开设有用于穿入钢绞线的通孔23,延伸管50设置在过渡管30的末端,索夹60设置在该延伸管内,用于对钢绞线进行夹持固定,钢绞线90依次穿过延伸管、过渡管、转向密封机构和压紧板后,从鞍座端部的水滴型隔板进入到鞍座孔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19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