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终端及服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84504.1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4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江婷,李发兵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方法 系统 终端 服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终端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身份认证技术,但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使用,出现了各种方法冒充人脸以通过身份认证,其中可能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为假体欺骗问题,在线上不可控的环境中,不法分子将很容易伪造人脸视频或制作与真人无异的仿真头套通过身份认证。
目前已开发出眨眼、唇动或3D等多种防欺骗技术,但各技术均存在不同问题,如说话可以录音,也可以生成带有眨眼或唇动的视频以欺骗人脸识别系统。如果系统要防止欺骗,就需要识别这些欺骗的手段。然而,无论是说话、视频、还是头套等欺骗手段,均属于无生命的假体,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不能有效地避免这些假体的欺骗,大大降低了在线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实用性,从而影响影响未来互联网金融、设备安全等业务发展和推广。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终端及服务器,主要解决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无法有效避免无生命假体欺骗导致的人脸识别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采集至少一个心率周期的至少两张人脸图像;
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活体人脸检测;
若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人脸图像为活体人脸图像的检测结果,则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人脸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
根据所述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检测人脸图像是否为活体人脸图像;
将所述人脸图像为活体人脸图像的检测结果发送至终端;
接收终端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的人脸特征并进行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心率周期的至少两张人脸图像;
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
根据所述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检测所述人脸图像是否为活体人脸图像;
若所述人脸图像为活体人脸图像,则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并进行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至少一个心率周期的至少两张人脸图像;
信号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活体人脸检测;
特征提取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人脸图像为活体人脸图像的检测结果,则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人脸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
活体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检测人脸图像是否为活体人脸图像;
检测结果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人脸图像为活体人脸图像的检测结果发送至终端;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的人脸特征并进行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图像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心率周期的至少两张人脸图像;
信号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
活体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检测所述人脸图像是否为活体人脸图像;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若所述人脸图像为活体人脸图像,则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并进行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终端和如上所述的服务器;
所述终端采集至少一个心率周期的至少两张人脸图像,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检测人脸图像是否为活体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为活体人脸图像的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从所述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并发送至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对所述人脸特征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送至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包括终端和如上所述的服务器;
所述终端采集至少一个心率周期的至少两张人脸图像并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45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人监控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