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硬度、高韧性陶瓷的制作工艺及其制得的环形切刀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71332.4 | 申请日: | 2016-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8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喻世民;童安南;孙建国;单军;谢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鸿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48 | 分类号: | C04B35/48;C04B35/624;C04B35/626;B26D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度 韧性 陶瓷 制作 工艺 及其 环形 | ||
1.一种高硬度、高韧性陶瓷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锆、氧化铪、氧化铝,以及含有海绵钛粉和海绵钼粉的稀土氧化物混合造粒;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氧化锆为93~96%,氧化铪为0.8~1.9%,氧化铝为0.5~1.0%,稀土氧化物为2.4~4.3%;其中,稀土氧化物中的海绵钛粉为0.6~1%,海绵钼粉为0.5~0.9%;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将混合造粒后的原料在模具中进行磁共振,然后通过成型机干压成型,得到坯体;所述模具包括模具下腔体和套设于模具下腔体内的模具上封头,所述模具下腔体的下端设有具有磁性的注磁套,所述模具下腔体的侧壁及底壁设有多个按一定规律设置的强磁铁,所述模具上封头与模具下腔体之间形成陶瓷原料的压料空间;
3)将压制成型的坯体在高温炉内进行连续电热烧结,随炉降温后得到半成品陶瓷;其中,所述连续电热烧结过程包括第一阶段的升温预烧结、第二阶段的高温烧结和第三阶段的降温烧结,所述升温预烧结为在一定的升温速率下将温度提高到900~980℃,然后保温1.8~2.4小时;所述高温烧结在升温预烧结的前提下进行,在一定的升温速率下将温度提高到1570~1650℃,然后保温3.8~5.6小时;所述降温烧结在高温烧结前提下进行,在一定降温速率下将温度降到860~940℃,然后保温1~2小时;
4)对半成品陶瓷进行打磨、抛光,得到所需形状的陶瓷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硬度、高韧性陶瓷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升温预烧结的升温速率控制在0.3~0.5℃/min,所述高温烧结的升温速率控制在1.5~2.5℃/min,所述降温烧结的降温速率控制在1.5~2.5℃/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硬度、高韧性陶瓷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钛粉的纯度大于99.5%,目数为3.5μm,所述海绵钼粉的纯度大于99.95%,目数为3.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硬度、高韧性陶瓷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的公称压力为150~240T。
5.一种由前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作工艺制得的环形切刀,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氧化锆93~96%、氧化铪0.8~1.9%、氧化铝0.5~1.0%,以及含有海绵钛粉和海绵钼粉的稀土氧化物2.4~4.3%;其中,稀土氧化物中的海绵钛粉为0.6~1%,海绵钼粉为0.5~0.9%;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切刀包括呈圆环形的切刀主体,所述切刀主体的外圆边缘设有刀片刃口,所述刀片刃口为单侧刃口,所述刀片刃口与切刀主体的一个侧面锐角相交,所述刀片刃口与该侧面之间的角度为45°±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形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刃口与切刀主体的一个侧面锐角相交,所述刀片刃口与该侧面之间的角度为4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环形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主体的外圆边缘设有与刀片刃口连接的刀刃连接部,所述刀刃连接部与切刀主体的另一个侧面钝角相交,所述刀刃连接部与该侧面之间的角度为150°±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形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连接部与切刀主体的另一个侧面钝角相交,所述刀刃连接部与该侧面之间的角度为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鸿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鸿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13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