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用电器及其配网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2024.5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5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8 | 分类号: | H04W48/08;H04W24/02;H04W4/8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电器 及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电器及其配网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加入至无线网络;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接收第二家用电器通过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发送的配网指令;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将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和密码发送至第二家用电器,以使第二家用电器根据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和密码,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加入至无线网络。该方法能够使第二家用电器无需重复第一家用电器的配网操作,直接通过第一家用电器即可实现配网,既简化了第二家用电器的配网流程,又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一种家用电器和一种家用电器的配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电行业普遍采取移动设备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端对家电进行配网,并在完成配网后,通过移动设备APP端实现对家电的控制。然而用户家中往往会存在多台家电,用户需要对每台家电重复实施配网操作,操作繁琐,不利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该方法能够使第二家用电器无需重复第一家用电器的配网操作,直接通过第一家用电器即可实现配网,既简化了第二家用电器的配网流程,又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用电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用电器的配网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加入至无线网络;所述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接收第二家用电器通过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发送的配网指令;所述第一家用电器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将所述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和密码发送至所述第二家用电器,以使所述第二家用电器根据所述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和密码,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加入至所述无线网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首先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加入至无线网络,然后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接收第二家用电器通过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发送的配网指令,最后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将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和密码发送至第二家用电器,以使第二家用电器根据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和密码,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加入至无线网络。该方法能够使第二家用电器无需重复第一家用电器的配网操作,直接通过第一家用电器即可实现配网,既简化了第二家用电器的配网流程,又提高了用户体验。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局域网)模块、2G(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Technology,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模块、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模块、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模块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包括蓝牙模块、红外模块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家用电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加入至无线网络,包括:所述第一家用电器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和密码;所述第一家用电器根据所述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和密码,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加入至所述无线网络,并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数据通信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20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