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油底壳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8695.6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4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云;刘昌彬;马靖岩;孙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涛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油底壳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塑料油底壳总成。
背景技术
油底壳位于发动机的下部,用来收集、储存、供给机油,保障润滑系统的持续性,承担着来自发动机的振动;油底壳内部装有机油隔板,以避免发动机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机油收集器作为机油传输的第一通道,并且对机油进行粗滤,避免较大颗粒杂质进入机油泵,保障机油泵的可靠工作。
在现有技术中,很多塑料油底壳总成并未集成机油隔板、或者采用后续装配或焊接的方式将机油隔板与油底壳本体集成。后续装配的方式会使零件数量较多,增加装配工时,成本较高;后续焊接的方式,虽然在稳态下增加了塑料油底壳的强度,但在发动机发生振动时,机油隔板与油底壳焊接处容易发生撕裂现象,存在隐患;而且增加的焊接工序使生产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再者吸油盘悬空吸油,存在发动机长期运行时因颠簸、振动导致吸油盘处的强度降低的风险,可靠性和耐久性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塑料油底壳总成,集成度高,机油隔板与油底壳本体一体注塑成型,简化了生产工艺,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油隔板和油底壳本体的强度,机油收集器设计灵活、强度好、焊接工艺简单、可靠性高,提高了吸油盘处的连接强度,降低了吸油盘悬空摆头现象,保证了油底壳总成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料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集油腔的油底壳本体、第一机油传输通道、第二机油传输通道和机油隔板,所述机油隔板与油底壳本体一体注塑成型并将集油腔分隔为深油区和浅油区,所述第一机油传输通道与油底壳本体通过振动摩擦焊连接于一起并位于深油区中,所述第二机油传输通道与油底壳本体通过振动摩擦焊连接于一起并位于浅油区中,所述第一机油传输通道与第二机油传输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机油传输通道前端部为开放的吸油盘,所述机油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深油区和浅油区的通道。所述第一机油传输通道和第二机油传输通道组成机油收集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机油隔板的两侧形成有若干条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机油隔板的顶部弯折形成翻边。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油盘底部与油底壳本体局部焊接,未焊接部分形成吸油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油盘内设置有压圈和滤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压圈和滤网通过超声波焊接于吸油盘内。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集成度高:塑料油底壳本体完整集成了机油隔板、机油收集器和机油滤网;
2)机油隔板结构巧妙、强度好、工艺简单、成本低:采用了整体式机油隔板结构,即机油隔板与油底壳本体一体注塑成型;机油隔板为整体式支撑结构、未受机油收集器影响而断开,机油隔板下部开通几处通道便于机油流动,侧面布置加强筋,顶面设计翻边,提高了机油隔板的强度和油底壳本体的强度,且降低了油底壳本体的变形,巧妙地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3)机油收集器设计灵活、强度好、焊接工艺简单、可靠性高,机油收集器由两个分体式的第一机油传输通道和第二机油传输通道通过一次焊接集成到油底壳本体上。第一机油传输通道端部的吸油盘也同时与油底壳本体进行局部焊接,提高了吸油盘处的连接强度,降低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因颠簸、振动而导致的吸油盘悬空摆头现象,提高了吸油盘和集成式机油收集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第一机油传输通道和第二机油传输通道未焊接前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所述吸油盘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涛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涛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8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旋转式消音器
- 下一篇:笼式结构控制发动机可变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