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水强夯一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2103.1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2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赖建英;陈育民;唐建辉;王志远;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D3/04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水 一体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水强夯一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强夯工艺已广泛运用到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填海等基础加固工程中。在施工过程中,夯锤被高高吊起,然后将夯锤释放,迅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但是强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缺点有待解决:第一,由于施工土质较为松软,所以在夯锤砸入软粘土中时会陷入泥土中,周围土体的空气被挤压出去后会对夯锤形成真空吸附,使夯锤难以起拔;第二,夯锤受力面积相对较小,在与土体接触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压强,会使土体的受力和沉降分布不均,虽然后期有推平工序,但是效果不明显;第三,夯锤由高空落下会对土体产生较大的冲击,土体迅速产生较高超孔隙水压力,同时水位也会迅速上涨,这些都会阻碍下一次夯击的进行;通常一遍强夯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需要3-5天的时间,大大减缓了施工进度,不利于土体的快速加固;第四,由于强夯为动力固结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因而强夯的应用地点和时间都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缺点严重限制了强夯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却迟迟未能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强夯设备和工艺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更为完善,操作更方便,适用性更广泛的降水强夯一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降水强夯一体装置,包括夯锤1、消声套筒2、夯击承台3、金属滤管4和排水软管5,所述夯击承台3顶部设置有轨道凹槽14,轨道凹槽14内安装有消声套筒2,消声套筒2内设置有夯锤1,所述轨道凹槽14的外围且位于夯击承台3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起拔接口12,每个起拔接口12下方均设置有气孔13,气孔13纵向贯穿夯击承台3;夯击承台3下底面通过连接口连接有金属滤管4,所述金属滤管4为双层刚性套管,双层刚性套管为内外套装的内层滤管8和外层滤管7,且内层滤管8与外层滤管7之间包裹土工布9,所述内层滤管8与外层滤管7的管壁上均设有若干个滤孔11;金属滤管4底部设置有可卸式的底盖10;所述排水软管5的进水端位于金属滤管4底部,排水软管5向上依次通过金属滤管4和夯击承台3下底面的连接口,再穿过夯击承台3,所述排水软管5的出水端位于夯击承台3之上,且连接外置的抽水泵6。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滤管8、土工布9和外层滤管7之间紧密贴合;所述内层滤管8和外层滤管7的直径均为15~25cm,且内层滤管8直径小于外层滤管7。
进一步的,所述滤孔11的直径为8-10mm,且内层滤管8与外层滤管7管壁上的滤孔11相互重合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夯击承台3内设置有由其下底面的连接口至上表面的空心通道,所述空心通道内安装排水软管5,所述排水软管5是直径为15~25mm的塑料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夯击承台3为扁平实心钢性圆柱体,其直径为夯锤1直径的2-3倍,厚度为15~25cm。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凹槽14与夯击承台3为同心圆,所述轨道凹槽14内旋转内嵌有消声套筒2,所述轨道凹槽14的外围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起拔接口12,所述消声套筒2为空心钢制圆筒,其直径为夯锤1直径的1.2-1.5倍。
进一步的,每段金属滤管4管长2-4米,每段金属滤管4的一端为外置螺纹,另一端为内置螺纹,且外置螺纹和内置螺纹相匹配,根据长度需要多段金属滤管4同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盖10为圆锥状,底盖10的内径与外层滤管7的外径相同,底盖10的接口设置为内侧螺纹接口,内侧螺纹接口与金属滤管4的外置螺纹相配套。
一种降水强夯一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设计深度,组装多段金属滤管4,并在最下面的金属滤管4的底部安装底盖10,在内层滤管8外壁包裹土工布9;
B、利用成孔钻机在工作区预定夯击点定位开孔,将已经组合完好的金属滤管4沿钻孔进行安置,使金属滤管4埋设于土体的设计深度中;同时也可以采用夯击的方式将金属滤管4在预定夯点夯进设计深度处;当土体为淤泥质粘土或粉质粘土等渗透系数较低的软粘土时,应当扩宽金属滤管4在土体中的埋设孔,并在金属滤管4埋设完成后,在其周边换填中粗砂、碎石等渗透性较大的材料。
C、将排水软管5放置其中并连接放置在外侧的抽水泵6进行预先降水处理;
D、当水位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金属滤管4和夯击承台3下底面接口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安置消声套筒2并放入夯锤1,进行试夯,确保夯击承台3放置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2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