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续航能力较强的智能手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0940.0 | 申请日: | 201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9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邓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创智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续航 能力 智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环设计研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续航能力较强的智能手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民对自己身体数据的渴望,智能手环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手环主要通过两端插入对接然后佩戴在手腕上,这导致当用户毛发较为旺盛时,对接插入的时候容易导致用户的毛发卡住,导致用户穿戴和取放极为不便,不便于使用;并且,现有的智能手环当用户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汗液,汗液容易流入智能手环内部,导致智能手环故障,防水效果较差;并且,现有的智能手环为封闭式对接圆环,导致用户在打字时,圆环底部会不断与桌面或键盘接触,妨碍用户打字,使用不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智能手环存在容易卡住用户毛发,不便于用户打字,防水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续航能力较强的智能手环设备,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手环存在容易卡住用户毛发,不便于用户打字,防水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智能手环便于使用,不会卡住用户毛发,不影响用户打字,防水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续航能力较强的智能手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智能手环主体、第一圆弧片、第二圆弧片、M个弹簧连接片,所述智能手环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圆弧片的一端、所述第二圆弧片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端,所述第一圆弧片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圆弧片的另一端均设有开口,开口处均设有密封盖;所述连接端上设有N个连接柱,所述N、M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连接端处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左侧铰链连接,所述端盖另一端通过锁扣与所述连接端右侧连接;所述弹簧连接片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圆弧片的连接端、所述第二圆弧片的连接端均通过弹簧连接片与所述智能手环主体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圆弧片和所述第二圆弧片内表面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一圆弧片和所述第二圆弧片内表面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保护垫,所述第一圆弧片和所述第二圆弧片内部均设有空腔,空腔一端为开口端,空腔另一端上表面设有螺孔,旋转螺杆下端穿过所述螺孔延伸至所述空腔内,所述旋转螺杆上端与旋转手柄连接,所述空腔内设有干燥层,拉线一端与所述旋转螺杆侧面连接,拉线另一端与所述干燥层连接,所述干燥层内填充有干燥剂;其中,智能手环主体侧面设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内上表面设有滑动孔,滑杆下端插入所述滑动孔延伸至所述充电孔内,所述滑杆上端与回位弹簧连接,所述滑杆下端面为朝所述充电孔内端倾斜的斜面,所述充电孔上方设有开关和触杆,触杆一端与所述滑杆侧面连接,所述触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开关下方,所述智能手环主体内设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通过所述开关与电源连接。
其中,本申请中的智能手环设备采用2个圆弧片夹持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方便摘取,不需要进行对接,进而不会在对接的过程中卡住用户的毛发,且采用的2个圆弧片进行夹持固定,这样使得整个手环下端是断开的开口状,2个圆弧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使得用户在打字等操作的同时手环底部不会碰到桌面或键盘,便于用户进行打字,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圆弧片与智能手环主体之间采用连接端和弹簧连接片进行连接,具体为:弹簧连接片的一端的连接孔套在圆弧片连接端的连接柱上,弹簧连接片的另一端的连接孔套设在智能手环主体连接端的连接柱上,然后合上端盖,避免弹簧连接片从连接柱上脱落,且设有多个连接柱和弹簧连接片,用户可以根据佩带智能手环松紧的需要对弹簧连接片连接的数量进行选择,如当需要佩戴智能手环较紧时,则增加弹簧连接片的数量,使得弹力较大,圆弧片不容易掰开,当需要佩戴智能手环较松时,则减少弹簧连接片的数量,使得弹力较小,圆弧片容易掰开,便于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创智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创智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09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