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选择性合成纯相SAPO‑5和SAPO‑34分子筛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515850.4 申请日: 2016-07-04
公开(公告)号: CN106167268B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发明(设计)人: 张海荣;潘启亮;宁掌玄;刘红艳;韩生华;陶逊;沈腊珍;罗耀亚;曹晋一;宋殿华;宫轶波;蒋煜;郭永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大同大学
主分类号: C01B39/54 分类号: C01B39/54
代理公司: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11 代理人: 郭栋梁,张宏
地址: 03700***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选择性 合成 sapo 34 分子筛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无机多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选择性合成SAPO-5和SAPO-34分子筛的方法。

背景技术

1982 年,美国联碳公司(UCC公司)的Wilson S. T.和Flanigen E. M.首次公开了(US4310440)一系列磷铝分子筛AlPO4-n(n为编号)的合成方法。AlPO4-n分子筛是由[AlO2]-和[PO2]+两种四面体单元构成的多孔无机材料,骨架呈中性,没有离子交换能力、酸性弱且热稳定性差。为此,1984年,UCC公司的Lok B.M.等(US 4440871)首先将Si引入AlPO4-n分子筛中,公开了13 种由[SiO2]、[AlO2]-和[PO2]+三种四面体单元构成的具有小孔、中孔或大孔的硅铝磷(SAPO-n)分子筛,其孔道结构从六元环至十二元环,孔径在0.3-0.8nm 之间。SAPO-5分子筛骨架结构为AFI型,属于六方晶系,晶胞参数a=1.373nm,c=0.851 nm,其骨架是由两个四元环和两个六元环交替组成的十二元环的一维线性且不互相交叉孔道系统,孔道直径约为0.73nm(Meier W.M., Olson D.H.,Butterworths,London,1987, p.18.;Qiu S.L., et al.,Zeolites,1991,11(4):371-375),孔体积为0.31cm3·g-1,属于大孔径分子筛。

目前,SAPO-5分子筛的合成方法有:水热合成法、超浓体系合成法(石秀峰,超浓体系中SAPO-34和SAPO-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液相晶化法(CN101428819A;王晓梅,液相晶化法合成SAPO系列分子筛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8)、相合成法(刘旭光,陈圣博,张宝泉,化工学报,2013, 64(2):735-741)和离子液体法(Cooper E.R.,Andrews C.D.,Wheatley P.S.,etal., Nature, 2004, 430(26):1012-1016; XuY.P.et al.,Angew. Chem.,Int.Ed. 2006,45(24): 3965- 3970;CN102583436A,2011;CN103553076A ,2013;赵新红,李晓斌,陈静等,无机材料学报, 2014, 29(8):821-826)。合成SAPO-5 分子筛的加热方式有常规加热法、微波辐射法和超声波加热法(Askari S.,Halladj R., Ultrasonics Sonochem,2012, 19(3): 554-559)等。SAPO-5分子筛的合成原料有磷源、硅源、铝源和模板剂。磷源可以是磷酸、亚磷酸、磷酸盐和磷氧化物;硅源可以是正硅酸乙酯、硅溶胶、白炭黑、水玻璃或它们任意的混合物;铝源可以是铝溶胶、异丙醇铝、假勃姆石、拟薄水铝石、铝酸盐、铝盐、活性氧化铝或它们任意的混合物;模板剂可以是单一模板剂如:二乙胺(CN101302015A,2008)、三乙胺(张国宏等,石油化工,1989, 18(9): 600; Bhattacharya A., Das J., Mitra S., et al.,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1992, 54(4): 399-407;Ojo A.F.,Dwyer J.,Dewing J.,et al.,J Chem Soc, Faraday Trans, 1992, 88(1): 105-112)、正丙胺、二丙胺(Xiao T.C., An L.D., Wang H.L.,Appl Catal A :General , 1995, 130 (2):187-194)、正丁胺、四乙基氢氧化铵(US 4440871,1984;李宏愿,梁娟,刘宝祥等,催化学报,1987,8(1):103-107;Bhattacharya A., Das J., Mitra S., et al., 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1992,54(4):399-407)、四乙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US 4440871,1984)、四丁基氢氧化铵和二乙基乙醇胺(US 4440871)、四甲基胍(Wang J.Y., Song J.W., Xiao F.S., Microporous and Mesopo rous Materials, 2009,117 (3): 561-569)环亚甲基亚胺(Venkatathri N.J., Sci Ind Res, 2005,64(7):509-514)、环己胺(Young D., Davis M. E.,Zeolites,1991,11(3): 277- 281)。也可以是复合模板剂如:正丙胺与氟离子(赵大庆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22(3):304)、二乙胺和四乙基氢氧化铵(李艳秋等,硅酸盐通报,2014, 33(12): 3177-3181)、三异丙胺和四丙基氢氧化铵、三乙醇胺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同大学,未经山西大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58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