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4947.3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3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郭东恩;张哲;杜恒;王绪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F24F3/16;F24F13/24;F24F13/28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32 | 代理人: | 王瑞丽 |
地址: | 473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环境 自动 调节 方法 | ||
1.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检测到采集室内温度值和室外温度值的触发动作;
步骤2,采集室内温度值和室外温度值;
步骤3,将采集的室内温度值与室内的预设温度值相比较,若室内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开启空调,间隔1-3min采集一次室内温度值,当室内温度值等于预设温度值时,关闭空调;若室内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的差值超出预设范围,则开启空调,间隔1-3min采集一次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值,当室内温度值等于室外温度值减去室内外预设温差值时,关闭空调;
步骤4,采集室内湿度值,并将采集到的室内湿度值与预设湿度值进行比较;若室内湿度值等于预设湿度值时,则继续采集;若室内湿度值大于预设湿度值时,开启除湿机;若采集的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则开启恒温水浴,所述恒温水浴通过管道上开设的多个小孔将雾气送入室内;
步骤5,当检测到停止采集室内温度值和室外温度值的触发动作时,停止采集室内温度值和室外温度值,进入休眠状态;
还包括送风步骤,包括:
每隔1-2h打开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抽风管道内,所述风机将室外新风抽入抽风管道内,所述抽风管道连接送风管道,所述抽风管道与送风管道之间依次设置过滤装置和消音器,所述送风管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送风管道另一端分别连接制冷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室外新风经制冷装置降温或加热装置升温后送入室内;所述抽风管道设置在室外,所述送风管道设置在室内;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依次设置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吸附层;
所述框架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所述框架内设置三个隔板,使所述框架内隔开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上盖板,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一端与所述框架的侧壁绞接,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另一端卡合或扣合在所述框架另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框架两端均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开口结构,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外螺纹并与所述抽风管道螺纹连接;
在第一过滤层上涂覆杀菌涂料,杀菌涂料采用以下组份制备:聚乙烯醇20份、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剂15份、纳米铜银颗粒10 份、氟石5份,HFXZ-881抗菌剂10份和聚氨酯纤维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送风管道内的温度值,若采集到的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则开启制冷装置,室外新风经制冷装置进入室内;若采集到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则开启加热装置,室外新风经加热装置进入室内;若采集到的温度值等于预设温度值,则制冷装置及加热装置关闭,室外新风经制冷装置和/或加热装置进入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出口处的管道内设置湿度传感器,所述送风管道的出口连接恒温水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采集送风管道内室外新风的湿度值,若采集的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则开启恒温水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为蜂窝状铝箔网,所述蜂窝状铝箔网上涂覆纳米银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层为聚丙烯 HEPA 过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层为蜂窝光触媒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层为活性炭纤维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理工学院,未经南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49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强度鱼竿握把
- 下一篇:终端业务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