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个性化自适应式视野缺损治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2190.4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0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昌兵;赵金;邱怀雨;席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3/024 | 分类号: | A61B3/024;A61B3/028;A6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英智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1 | 代理人: | 刘丹妮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林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个性化 自适应 视野 缺损 治疗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个性化自适应式视野缺损治疗系统,所述视野缺损治疗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交互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测试子单元和训练子单元,所述测试子单元包括视觉测试任务产生模块和评价模块,所述训练子单元包括视觉训练任务产生模块、判定模块、调整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交互单元包括接收模块和反馈模块。该治疗系统用于对视野缺损患者进行定量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训练时操作简单,经过训练可以减轻视野受损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野缺损治疗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个性化自适应式视野缺损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临床中很多眼部和视路病变以及各种各样的外伤会造成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如黄斑病变造成中央视野缺损,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引起周边视野缺损,脑卒中后偏盲,以及因车祸等外伤导致的脑部视路后交叉损伤引起的各种类型的偏盲等。视野缺损的主要表现为视野不完整,宛如阴影挡住视线,有时也会在视野某角落完全黑影,看不见东西。视野缺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可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视觉探索、定向、步行等。
由视路病变及外伤等引起的视野缺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无法治疗的,尽管视网膜移植、视觉假体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一度给这些患者带来希望,但此类治疗尚处研究中,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就目前来说,视觉康复手段分为助视器和视觉训练两大类。
助视器是能够改善或提高低视力患者视觉能力的任何一种装置或设备,如眼镜式助视器、手持放大镜、立式放大镜和压纸式放大镜,这些都主要针对低视力患者。对于偏盲患者来说,目前没有理想的助视器,可以考虑三棱镜及反射镜装置,但均需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适应,效果也不太理想。
近20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并不断发展,大量的训练方法被开发出来。
Zih等发现反复向相同视网膜位置的盲视场边界提供视觉刺激并且测量阈值增长,可导致视觉有缺陷的人的视场边界有小量扩展。然而在这种条件下反复实验需要实验者与受训练者一起完成训练,即该方法不能由受训练者独立使用。因此对于受训练者和实验者来说均是很花费时间的。
Pijnacker J等利用微视野计MP-1眼球运动追踪技术通过声音的反馈来帮助中央视野受损的患者稳定注视点。但是这种训练要在诊室进行,训练模式单调枯燥,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既有经济压力,也会使患者的依从性降低。
Kasten和Sabel等开发了一套基于计算机的训练方法,称为视觉恢复治疗(visualrestitution therapy,VRT)。其主要方法:(1)使用高分辨视野计检测视野缺损边界(ARV);(2)患者固视于屏幕中央一点,对检测出的A RV进行大量反复刺激,患者对察觉到的刺激按键做出反应;(3)按此方法每天训练1小时,每周6天,坚持6个月。但是,此训练方法仍存在不少争议。最大的争议在于视野扩大是否由眼动未完全控制造成。Reinhard等采用能严格控制眼动的微视野计对患者进行VRT训练,结果未发现视野缺损区有任何变化。
发明内容
因此,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个性化自适应式视野缺损治疗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个性化自适应式视野缺损治疗系统,其中,所述视野缺损治疗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交互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测试子单元和训练子单元,所述测试子单元包括视觉测试任务产生模块和评价模块,所述训练子单元包括视觉训练任务产生模块、判定模块、调整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交互单元包括接收模块和反馈模块;
所述视觉测试任务产生模块产生视觉测试任务,所述显示单元向受试者显示所述视觉测试任务,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并记录受试者根据所述视觉测试任务做出的操作;所述反馈模块将操作记录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评价模块根据所述操作记录进行量化分析以得到所述受试者的视野缺损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2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野功能自然客观评估的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用于传输心音数据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