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05853.X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5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坤;翁寿禧;李文灶;何沛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10;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郭晓宇 |
地址: | 2155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池模块,尤其关于一种阻止异常连续发生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载具随着科技的进步,从以汽油作为汽、机车燃料,进步到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作为汽、机车的动力供给来使汽、机车运作,而脚踏车传统以来是以人力带动机械作为动力来供脚踏车运作。当然,随着燃料原料渐渐减少,价格渐渐高涨,以及环保意识的抬头,已发展出了包括电动脚踏车、电动机车、油电汽车等等交通工具。然而随着交通运输载具的发展,以及朝向绿能产业的电力交通运输载具的重视,提供交通载具电力的电池模块成为一项重要的元件。
图1为已知一电池模块。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100包含多个电池装置110、一电路板120、及多条电压线130及至少一连接器131。每一电池装置110包含多个电池芯111及两个电极片112。一电池装置110中该些电池芯111通过该些电极片112形成串联或并联后,再与其他电池装置110进行串联或并联,而形成整个电池模块100。
如果一个电池装置110内的电池芯111发生异常,将会引起其他邻近的电池芯111发生异常,此种连续异常现象还会进一步导致整个电池模块100发生异常。
此外,为了检测电池模块100中,每一电池装置110的电压是否发生异常,如图1所示,过去是以每一个电池装置110的电极片112的一接脚113穿焊或搭焊在一电压线130,每一电压线的另一端连接至一连接器131,形成一排线。连接器131再插接至电路板120上的另一连接器。电路板120设有电压检测单元及芯片组(IC)。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将各个电池装置110的电压汇集到电路板120的电压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再通过电路板120的电路,将该些电压的数值传递给芯片组(IC),以监控该些电压。
依据已知技术,虽然能够监控每一电池装置110的电压,但当电池芯111发生异常时,却无法阻止因异常的电池芯111,进而导致其他电池芯111发生异常。
因此,除了监控异常之外,还需要一种有效阻止已发生异常的电池芯111,影响其他未发生异常的电池芯111的改良的电池模块100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其具有封装层填充于多个电池芯之间的间隙中;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止异常连续发生的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一电池支架、多个电池芯、封装层、多个导电片以及至少一绝缘板。该些电池芯置于该至少一电池支架中。封装层置于该至少一电池支架中,且填充于该些电池芯之间的间隙中。该些导电片置于该至少一电池支架的一外侧面,并且该些电池芯电连接。至少一绝缘板置于该至少一电池支架的外侧面,并且该些导电片被夹于该至少一绝缘板及该外侧面之间。该至少一绝缘板及该至少一电池支架共同界定出具有一开口的一密闭空间,而封装层是从该开口将一可固化液体,例如液态树脂,注入于密闭空间中后硬化而形成。
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电池支架包含互相连接的一第一电池支架及一第二电池支架,第一电池支架及第二电池支架的内侧面皆设置有多个固定座,该些电池芯的两端装入于第一电池支架及第二电池支架的该些固定座中。该些导电片区分为多个第一导电片及多个第二导电片,且该些第一导电片置于该第一电池支架的外侧面,而该些第二导电片置于该第二电池支架的外侧面。该至少一绝缘板包含一第一绝缘板及一第二绝缘板,第一绝缘板置于第一电池支架的外侧面,该些第一导电片被夹于第一绝缘板及第一电池支架的外侧面之间,该些第二导电片被夹于第二绝缘板及第二电池支架的外侧面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更包含多个密闭材料,该些密闭材料设于该些电池芯的一第一端,用以密合该些电池芯的第一端及固定座间的间隙。
于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更包含一密合材料,该密合材料被夹于第一电池支架及第二电池支架的连接壁面之间,藉以使第一电池支架及第二电池支架之间的连接处密合。
于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更包含一外壳,用以容置第一电池支架及第二电池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未经太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05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终端保护壳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柱密封结构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