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紫外线在溶液中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89964.6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1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峰;张金松;宛如意;威廉.A.安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6/00 | 分类号: | C23C2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紫外线 溶液 单体 金属表面 形成 电势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紫外线在溶液中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极电极(bipolar electrode,BPE)是一种导电材料,即使在没有直接的欧姆接触情况下在材料的端点(杆)发生电化学反应。更具体的说,双极电极(BPE)材料浸没在电解液中,向电解液中施加足够的电压,双极电极(BPE)材料上产生电位差,这将驱动氧化还原反应。由于没有直接电性连接从而激发氧化还原反应,大阵列的电极可以被单一直流电源甚至一组电池驱动。双极电极(BPE)具有无线连接的特性也使得它可以用于电性合成和筛选具有各式各样应用的新材料,双电极化学产生移动电极,在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双极电化学技术在反应催化、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运用前景,特别是纳米材料层面,微小颗粒电学研究。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是将电场置于水等溶液中,然后将单体金属放入水等溶液中的电场,从而在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这种方法的电场电极会诱发水分解或者其他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气泡,气泡对电势差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紫外线在溶液中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的方法,能够在单体金属表面形成不同电势差,并且避免水中气泡带来的干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紫外线在溶液中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单体金属浸没在溶液中;
S2、利用紫外灯照射溶液中的单体金属,在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
进一步的,单体金属是由单一金属材料或金属合金构成的结构,可以是颗粒、丝、板等等。
进一步的,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为全波段(10nm-400nm)。紫外线的波长与能量成反比,到达单体金属表面的紫外线强度与距离成反比,这决定了单体金属表面产生的电势差的大小,紫外线的波长越短、紫外灯距离单体金属越近,单体金属表面产生的电势差越大。
进一步的,紫外灯的紫外线波长为185nm或254nm。以现有的紫外线灯技术,常用的是185nm以及254nm,相同功率的条件下,上述两种紫外线灯最容易获得。
进一步的,溶液只要是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即可,不局限于水。
进一步的,紫外灯照射到单体金属表面的紫外线强度大于100微瓦/cm2。
原理说明:
紫外线光子能够破坏在溶液中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的双电层,单一金属或者合金是本发明的对象物体材料。
电势差是由于紫外线光子破坏了单一金属或合金在溶液中表面形成的双电层。理论上,即使微小能量(波长较长)的紫外线,低强度(距离较远)的紫外线照射都会诱发电势变化。当紫外线强度大于100微瓦/cm2(254nm以下波长),可以用精度为0.01微伏的伏特计测量到电势差变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水中的单体金属表面,使得在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这对于不能采用欧姆接触进行电连接时,如金属颗粒,或者其他一些金属表面需要形成电势差作为反应条件的,利用紫外线照射,条件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紫外线在溶液中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电势差检测装置结构图;
图3为测量结果趋势图;
图中,1-反应容器,2-水,3-安装支板,4-紫外灯,5-第一挡光板,6-第二挡光板,7-上镍丝圈,8-下镍丝圈,9-镍丝,10-伏特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紫外线在溶液中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单体金属浸没在溶液中;
S2、利用紫外灯照射溶液中的单体金属,在单体金属表面形成电势差。
其中,单体金属是由单一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构成的结构,可以是颗粒、丝、板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9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形貌和成分可控的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污清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