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4755.2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1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范沛飞;董勤霞;袁昂;程凯朋;乐风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4;D04B1/16;D04B1/18;D06B3/10;D06C7/02;D06L4/13;D06L4/12;D06P1/38;D06P1/00;D06P3/8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温度 三维立体 结构 针织 面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由15-25wt%棉纤维、20-30wt%粘胶纤维、20-25wt%弹性纤维、3-10wt%丙纶和20-30wt%智能调温纤维以双面纬编结构交织而成,包括外层、空气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由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组成,其采用一股棉纤维纱线和两股粘胶纤维纱线间隔编织;所述内层由弹性纤维和智能调温纤维组成,其采用一股弹性纤维和一股智能调温纤维间隔编织;所述丙纶组成的丙纶线圈横列位于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并与所述外层和内层纬编连接,所述丙纶线圈横列将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的区域分割成所述空气层,所述空气层与所述丙纶线圈横列交替循环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由18-22wt%棉纤维、20-25wt%粘胶纤维、22-24wt%弹性纤维、6-8wt%丙纶和24-27wt%智能调温纤维交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纶线圈横列为4或6个连续的丙纶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丙纶线圈横列之间形成的空气层长度为6或8个连续的丙纶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纤维为包裹有相变材料的微胶囊相变储能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纤维为MS舒弹纤维或氨纶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温纤维为智能调温的聚丙烯腈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或牛奶蛋白复合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温纤维为智能调温离子型发热纤维。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方准备原料;
(2)采用变换三角的多跑道双面圆纬机编织成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坯布;
(3)将坯布经煮练、漂白、染色和定形后处理,即制得自调节温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针织面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煮练、漂白工艺为采用15g/L纯碱、10g/L烧碱、双氧水20%(o.w.f)、稳定剂10%(o.w.f)、渗透剂10g/L的溶液进行煮漂预处理,pH小于11,预处理温度为80-95℃;所述染色采用两浴两步法,染棉纤维和粘胶纤维时采用配伍性好的活性染料,于40-65℃下染色;染弹性纤维时,采用阳离子常温常压染色,染色温度最高在80-90℃;所述步骤(3)中定形过程中定形机轧槽的轧辊压力小于1kg,定形温度为120℃-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47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阻燃无纺布
- 下一篇:纬三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