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板施工靠模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82525.2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田伟;张仲用;潘长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20 | 分类号: | E04C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吴立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施工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板结构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结构板施工靠模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控制结构板平整度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废旧钢筋,焊接成“T”字型,均匀分布焊接在结构板板筋上,此工艺控制结构板平整度效果较好,但因为“T”型钢筋贯穿整个结构板,后期楼板板底会出现锈点以及渗水等质量问题。另一种是在结构板两端设置标高器,利用细线拉直与标高器顶端相持平,达到控制结构板平整度的效果,此工艺因细线存在自重下挂现象,会影响结构板平整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法,其能有效控制结构板的板面平整度,同时也能很好的兼顾到板厚及保护层控制,并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渗漏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板施工靠模,它包括呈立方体状的混凝土预制块,该预制块中部具有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将混凝土预制块划分为上平层、下平层以及凹槽三部分,在上平层、下平层中分别设有一组钢筋,该两组钢筋平行且垂直交叉设置。
所述结构板施工靠模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结构板的板厚确定混凝土预制块的高度并浇筑混凝土预制块,该混凝土预制块中间的凹槽结构作为增加渗流路径的防渗漏措施;
步骤2、将两组钢筋分别置入混凝土预制块的上平层、下平层中,钢筋的高度根据结构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求设置,其用来作为控制保护层的马镫;
步骤3、在结构板钢筋绑扎前将混凝土预制块均匀摆放多个,各混凝土预制块之间的间距为1~2m;
步骤4、结构板底筋施工过程中,将底筋放置在混凝土预制块的下平层钢筋上,并用扎丝固定,如此能够保证结构板下端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步骤5、结构板负筋施工过程中,将负筋放置在混凝土预制块的上平层筋上,并用扎丝固定,如此能够保证结构板上端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步骤6、结构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利用刮尺根据混凝土预制块形成的标高进行找平即可完成结构板施工并保证其厚度。
应用本靠模进行结构板施工可有效控制结构板板厚及平整度,后期板底不易出现锈斑、渗水等质量问题。同时,采用本靠模可省去结构板施工中的马镫摆放工序,在板筋绑扎过程中,可直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省材、省人工、省工期,有助于降本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靠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结构板施工靠模,它包括呈立方体状的混凝土预制块1,该预制块中部具有凹槽结构2,该凹槽结构2将混凝土预制块1划分为上平层、下平层以及凹槽三部分,在上平层、下平层中分别设有一组钢筋3,该两组钢筋3平行且垂直交叉设置。
所述结构板施工靠模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结构板的板厚确定混凝土预制块的高度并浇筑混凝土预制块,该混凝土预制块中间的凹槽结构作为增加渗流路径的防渗漏措施;
步骤2、将两组钢筋分别置入混凝土预制块的上平层、下平层中,钢筋的高度根据结构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求设置,其用来作为控制保护层的马镫;
步骤3、在结构板钢筋绑扎前将混凝土预制块均匀摆放多个,各混凝土预制块之间的间距为1~2m;
步骤4、结构板底筋施工过程中,将底筋放置在混凝土预制块的下平层钢筋上,并用扎丝固定,如此能够保证结构板下端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步骤5、结构板负筋施工过程中,将负筋放置在混凝土预制块的上平层筋上,并用扎丝固定,如此能够保证结构板上端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步骤6、结构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利用刮尺根据混凝土预制块形成的标高进行找平即可完成结构板施工并保证其厚度。
应用本靠模进行结构板施工可有效控制结构板板厚及平整度,后期板底不易出现锈斑、渗水等质量问题。同时,采用本靠模可省去结构板施工中的马镫摆放工序,在板筋绑扎过程中,可直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省材、省人工、省工期,有助于降本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2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