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海采油船用4130钢管接头锻件原料的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465448.X 申请日: 2016-06-24
公开(公告)号: CN106119723B 公开(公告)日: 2018-02-02
发明(设计)人: 陈一凡;崔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 张家港海锅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2C38/18 分类号: C22C38/18;C22C38/02;C22C38/04;C22C38/08;C22C38/12;C22C38/16;C21D1/18;C21D1/28
代理公司: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59 代理人: 王尉
地址: 215628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深海 油船 4130 钢管 接头 锻件 原料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深海采油船用4130钢管接头锻件原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深海装备常年处于高盐、高压、低温、高冲击等极其恶劣海况工作环境,因而要求锻件产品具有高强度、耐腐、耐压、高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和抗冲击性强、抗疲劳强等综合性能。

AISI 4130是一种含Cr、Mo合金元素及含碳量较低的低合金结构钢,相当于我国GB/T3077标准中的30CrMo钢,该钢一般在调质状态下使用,对于较大尺寸的锻件,由于该钢淬透性的影响,在工件的整个截面上得不到回火索氏体,甚至淬火后表面也得不到马氏体组织,表面的硬度和强度也不高。深海采油船用管接头锻件的屈服强度要求很高,要使4130钢锻件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的条件下,采用常规的生产方式是达不到的,必须创新技术研发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海采油船用4130钢管接头锻件原料的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深海采油船用4130钢管接头锻件原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为:

a.取重量组分为:C:0.27-0.33%;Si:0.15-0.35%;Mn:0.30-0.70%;P:≤0.025%;S:≤0.025%;Cr:0.75-1.20%;Ni:≤0.25%;Mo:0.15-0.25%;Cu:≤0.35%;V:≤0.050%;其余为Fe和其他残余元素的坯钢为原料进入预热后的锻造炉内加热至1200℃,开始锻造,始锻温度控制在1150-1200℃,终锻温度不低于850℃,使用十字方向反复三次镦粗拔长,然后将锻件由终锻温度空冷至室温;

b.机械加工去除其氧化表皮;

c.正火:将工件放入温度为360±10℃的加热炉内,在5.0h内将炉温加热至900±10℃,保温5.5h以上,然后将工件取出空冷至室温;

d.奥氏体化与深冷淬火:将工件放入温度为340±10℃的加热炉内,保温0.3h,然后在3.0h内将炉温加热至890±10℃,保温2.5h以上,淬火水冷;

e.一次回火:将工件放入温度为250±10℃的加热炉内,在2.5h内将炉温加热至675±8℃,保温5.0h以上,然后将工件取出空冷至室温;

f.二次回火:将工件放入加热炉内,启动加热炉在2.5h内将炉温加温至650±8℃,保温2.5h以上,然后将工件取出空冷至室温。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开始淬火时,水温需要限制在25℃以下;结束淬火时,水温需要限制在29℃以下。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锻造时炉膛预热温度大于6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原料中Cr:0.75-1.20%、Mo:0.15-0.25%、Ni≤0.25%,提高了钢材的淬透性和屈服强度。

本方法中的锻压可以充分压实锻件内部的金属组织,改善非金属夹杂物的形状和分布形态,打碎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严格控制坯料的加热温度,使锻造金属的晶粒不至于过分粗化,否则将影响金属的高温塑性,大大恶化金属的变形能力。

由于在奥氏体化与深冷淬火处理前进行了一次正火处理,使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清除不良组织,为调质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由于将工件放入温度为340±10℃的加热炉内,保温0.3h,然后在3.0h内将炉温加热至890±10℃,保温2.5h以上,适当了提高钢的淬火前温度(一般加热至860℃左右),使4130钢能在淬火后获得较多的板条马氏体,并使奥氏体充分进行均匀化,然后再迅速进行快速冷却,尽量使工件心部获得较细的组织状态,从而使它们的冲击韧性显著提高。

由于本方法采用双温复合回火法,先使用相对较高回火温度降低工件表面淬硬层的硬度和强度,在继之采用相对较低回火温度回火,保持工件内部的硬度和温度,使之工件的整个截面上的硬度均匀,强度趋于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深海采油船用4130钢管接头锻件原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海锅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海锅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54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