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以氮杂环磺酸为第二主配体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39463.7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2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高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氮杂环磺酸 第二 主配体 配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铱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应用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在全球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及生态环境堪忧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相继大力发展基于高科技的可持续节能技术和产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因其视角广、亮度高、能耗低并可制备柔性器件等诸多优点,倍受关注,被称为将主宰未来显示世界的关键技术。因此,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布局OLEDs产业,例如:美国的柯达、UDC、荷兰的飞利浦、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索尼、韩国的三星、LG等。
1997年,马於光和Forrest等几乎同时报道了电致磷光现象,他们分别用Os(II)二亚胺配合物Os(CN)2(PPh3)2X以及八乙基卟啉铂PtOEP作为磷光材料,同时利用单重和三重激发态的能量,制备的器件效率大大优于先前的荧光材料[(a)Y.G.Ma,H.Y.Zhang,J.C.Shen,C.M.Che,Synth.Met.1998,94,245;(b)M.A.Baldo,D.F.O′Brien,Y.You,A.Shoustikov,S.Sibley,M.E.Thompson,S.R.Forrest,Nature 1998,395,151.]。至此,高效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hOLEDs)的研究掀起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新高潮。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在众多重金属元素配合物中,铱配合物被认为是OLEDs磷光材料的最理想选择。具有5d76s2外层电子结构的铱原子在形成+3价阳离子后,具有5d6电子组态,具有稳定的六配位八面体结构,使材料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同时,Ir(III)具有较大的自旋轨道偶合常数(ξ=3909cm-1),有利于提高配合物的内量子产量并降低发光寿命,从而提高发 光器件的整体性能。作为高效的显示和照明器件,红绿蓝三原色的获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铱配合物,可作为发光中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铱配合物可作为发光中心。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铱配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通过该铱配合物作为发光中心可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铱配合物作为发光中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铱配合物,所述铱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1)、式(2)或式(3)所示:
其中,Ar1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吡唑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吲唑基,Ar2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环、取代或非取代的芳杂环,Ar3 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氮杂环。
一种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铱二聚桥连配合物、氮杂环磺酸和碳酸钾混合,然后加入2-乙氧基乙醇溶液得到第一溶液,其中,铱二聚桥连配合物中具有作为第一主配体的芳环联氮杂环,第二主配体为氮杂环磺酸;将所述第一溶液加热反应后冷却得到第二溶液;将所述第二溶液的溶剂去除,并萃取得到有机相;将所述有机相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结构式如式(1)、式(2)或式(3)所示:其中,Ar1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吡唑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吲唑基,Ar2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环、取代或非取代的芳杂环,Ar3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氮杂环。
一种如上所述的铱配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以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片、阳极、空穴传输层、有机电致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的材料包括铱配合物,所述铱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1)、式(2)或式(3)所示:
其中,Ar1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吡唑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吲唑基,Ar2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环、取代或非取代的芳杂环,Ar3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取代或非取代的含氮杂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394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