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其减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25346.5 | 申请日: | 201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9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阳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B60G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岳各庄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的减振系统,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减振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主要用于运输,运输货物或者人,但是车辆运行中,因为地面或承载面的凹凸不平,以及其它原因,车辆一般都会振动,为了避免货物以及人所承受的撞击量比较大。在车辆的车体底盘与车体底部的行走组件之间一般都会安装有减振系统。
减振系统主要是通过其内部的弹性装置的受压形变来进行缓冲,避免产生较大的撞击,撞击过大不仅影响被运输物品,还影响人的生命安全。但是因为弹性装置会在受压时发生形变,造成装载货物时承载台会下降。在承载量逐步增加的今天,例如货车,尤其铁路货车,承载量更是显著增加,而当弹性装置的弹性系数不变时,车辆满载时,减振系统的承载台下降量比较大。但是基于交通系统以及自身的限制,承载台上下波动的允许距离一般有限,如一般铁路规定,承载台上下波动的范围仅能够在50毫米内。
现有技术为了控制承载台的波动范围,一般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弹性装置以应用在减振系统中。但是弹性系数较大弹性装置的缓冲性会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承载台上下波动距离比较大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减振系统,该减振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承载台上下波动距离比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系统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的减振系统,包括承载组件、底座和承载弹性装置,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台、承载座以及用于驱动承载台相对所述承载座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承载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底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的调节伸缩缸。
优选地,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底座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的驱动伸缩缸,所述调节伸缩缸包括用于推动伸缩缸伸长的推动腔,所述驱动伸缩缸的腔体出口与所述推动腔的进口通过单向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推动腔的出口处设置有开关阀,还包括用于在所述承载台高于预定高度时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低于预定高度时控制所述开关阀关闭的限位开关。
优选地,所述开关阀的开关按钮与所述承载台相对固定,所述限位开关包括用于与所述开关按钮触碰的限位部、与所述底座相对固定的限位座、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座之间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弹性变形的限位弹性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限位弹性装置限制在预定压缩状态下的限位组件,所述预定压缩状态下,所述限位弹性装置的变形力大于所述开关按钮的开启压力。
优选地,所述调节伸缩缸为柱塞缸,所述驱动伸缩缸为活塞缸。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装载弹性装置,在所述承载台空载时,所述承载台上与所述装载弹性装置上端相抵的工作面和所述装载弹性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装载弹性装置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相抵。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的减振系统,所述减振系统包括承载组件、底座和承载弹性装置,其中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台、承载座和驱动装置,承载台直接与车体底盘相抵,以对车体底盘进行承载支撑,其中承载座则是与承载弹性装置相抵,即承载弹性装置设置在承载座与底座之间。其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承载台相对承载座升降。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的减振系统,在承载台与承载座之间设置了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承载台相对承载座做升降移动。当从满载到卸车成空车时,此时承载弹性装置在满载时的压缩量大于空车载荷时所需部分将被释放,造成承载台的上升,可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承载台相对承载座下降移动,避免承载台上升过多;又或者在从空车到满载时,此时承载弹性装置会缩短,可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承载台相对承载座做上升移动,避免承载台下降过多。即通过驱动装置对于承载台相对承载座的高度进行调节,当载荷变化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对承载座相对承载台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避免承载台升降的高度变化大。所以该减振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承载台上下波动距离比较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减振系统,该减振系统设置在车辆的底盘与其行走组件之间。由于上述的减振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减振系统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阳,未经曹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25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渣浆泵叶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野外用充电式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