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度可调式电暖器自动升降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23054.8 | 申请日: | 201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2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汉春 |
主分类号: | A47B9/00 | 分类号: | A47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调式 电暖器 自动 升降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居、办公常用的电暖器升降台产品,特别是一种高度可调式电暖器自动升降台。
背景技术
常规的家居、办公常用的电暖器升降台产品,其通常高度都是恒定的,或者制造时可以定制高度,但是在不同应用场合或者应用于不同使用习惯的消费群体时,恒定高度的家居、办公常用的电暖器升降台产品往往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为此,现有技术公开了一些桌面高度可调节的升降桌技术方案:
中国专利文献CN 101301144 B公开了一种升降桌,其主要包括桌面、中空的脚架、上支撑管、横梁、螺杆、套管,上支撑管通过调节机构与脚架构成上下滑移活动连接;通过电机或手柄带动上支撑管内的斜齿轮转动,带动螺杆沿套管移动,使上支撑管沿外管套上、下移动,实现桌面高度的调节,两侧的上支撑管依靠中间的传动轴带动同步运动。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在于:只能适用于两个脚架的升降桌,而只有两个脚架的升降桌其平稳性和承载力都有限,因此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中国专利文献CN 102715729 B公开了一种升降桌面,其主要包括桌面盖板、开关和两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基座、电机、减速器、丝杆、两根支撑杆和扭簧,电机、减速器和丝杆安装在基座内,减速器和丝杆相连,电机通过减速器和丝杆连接两根支撑杆的下端,并且两根支撑杆通过扭簧连接;桌面盖板包括基板、顶面装饰板和侧面装饰板;开关安装在顶面装饰板或侧面装饰板上;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基板,且两组支撑组件沿基板的中心左右对称排列。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在于:采用双边驱动的升降方式,不仅增加了驱动电机的生产用料成本和加工安装成本,而且增加了桌子的整体重量;且两组驱动系统的驱动同步性也容易存在偏差,从而不利于高要求地控制桌面的水平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式电暖器自动升降台,一方面整体结构精简,可适用于多个支脚的升降桌;另一方面各支脚的驱动同步性好,有利于高要求地控制桌面的水平程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度可调式电暖器自动升降台,包括矩形结构的升降支撑桌板,所述升降支撑桌板的四个拐角处各设置有一组升降支脚组件,所述升降支撑桌板还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部传动丝杆,两个所述支部传动丝杆的端部各驱动一组所述升降支脚组件,两个所述支部传动丝杆之间设置有主干传动丝杆,所述主干传动丝杆垂直于两个所述支部传动丝杆,且所述主干传动丝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部传动丝杆的中部,且所述主干传动丝杆的端部与所述支部传动丝杆的中部之间通过锥形齿轮组连接;所述主干传动丝杆连接升降驱动电机且由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驱动旋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桌板边缘处的操控面板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操控面板位于所述升降支撑桌板边缘外侧,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升降支撑桌板边缘内侧,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撑桌板上的稳压器,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均与所述稳压器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干传动丝杆同轴设置,且所述主干传动丝杆分为丝杆前分段和丝杆后分段,所述丝杆前分段和所述丝杆后分段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电机转动轴的轴向两端,所述丝杆前分段和所述丝杆后分段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部传动丝杆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支脚组件包括底部固定支脚、高度调节丝杆和顶部限位轴帽,所述底部固定支脚为管状结构且内侧固定设置有螺孔调节块,所述高度调节丝杆的下端与所述螺孔调节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高度调节丝杆的上部与所述支部传动丝杆的端部通过锥形齿轮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丝杆的上端位于所述顶部限位轴帽中,所述顶部限位轴帽与所述升降支撑桌板固定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支脚组件还包括齿轮防护盒,所述齿轮防护盒与所述升降支撑桌板固定设置,所述顶部限位轴帽通过螺纹与所述齿轮防护盒的顶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顶部限位轴帽的顶部设置有六角扳手槽,所述高度调节丝杆与所述支部传动丝杆的连接部位于所述齿轮防护盒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支脚组件还包括丝杆防护外壳,所述底部固定支脚和所述丝杆防护外壳均为矩形管状结构,且所述丝杆防护外壳的下端位于所述底部固定支脚的上端内侧,且所述丝杆防护外壳的下端位于所述螺孔调节块的上方,所述丝杆防护外壳的上端与所述齿轮防护盒或所述升降支撑桌板固定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汉春,未经刘汉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23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