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烧结炉隔热屏的维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3610.3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2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程东军;李先容;王小英;张向东;徐俊;汪彩芬;何培;贾玉斌;柯祖斌;马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7D1/16 | 分类号: | F27D1/16;F27B14/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217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烧结炉 隔热 维修 方法 | ||
1.一种真空烧结炉隔热屏的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取二次循环叠加法对用作隔热屏制作材料的碳毡进行装配,该步骤具体如下:
(1a)将五层碳毡循环叠加,然后进行缝制;
(1b)再将五层碳毡与步骤(1a)中缝制后的五层碳毡循环叠加,然后进行缝制,相邻碳毡的转角结合处呈阶梯式结合;
(2)分别采用平行针法、“之”字形针法、菱形针法和圆形针法对碳毡的不同部位进行缝制,其中,平行针法用于大面积碳毡的平铺定位,“之”字形针法用于边角料碳毡接缝处的对接定位,菱形针法用于Φ30mm~Φ60mm碳毡孔的加固定位,圆形针法用于Φ60mm以上碳毡孔径的加固定位;
(3)对碳毡连接电极、支撑柱、热偶引管的部位进行定位打孔;
(4)对碳毡前后端面与碳毡门的相对密封性进行修边;同时,对碳毡端面四角转角处进行包边缝合处理;
(5)将打孔及端面修边和包边缝合处理后的碳毡与真空烧结炉的相关部件进行连接和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烧结炉隔热屏的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一次打孔法的方式对碳毡连接电极、支撑柱、热偶引管的部位进行定位打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烧结炉隔热屏的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次打孔法中,分别采用电极孔开孔刀、支撑柱孔开孔刀、热偶保护套管孔开孔刀对碳毡连接电极、支撑柱、热偶引管的部位进行定位打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烧结炉隔热屏的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孔开孔刀包括中空筒刀(101)、顶杆(102)、导向法兰(103)、电动推杆(104)和基座(105);所述中空筒刀(101)中空的一端设有刃口,另一端与顶杆(102)对接;所述导向法兰(103)内孔与顶杆(102)配合连接,且该导向法兰(103)的径向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六个用于与烧结炉炉体电极连接法兰对应的定位通孔(106);所述电动推杆(104)一端与导向法兰(103)连接,另一端则与基座(10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真空烧结炉隔热屏的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采用端面修边刀对碳毡前后端面与碳毡门的相对密封性进行修边,并采用包边接合压边刀对碳毡端面四角转角处进行包边缝合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烧结炉隔热屏的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修边刀包括裁剪导向件(404)、划刀(406)以及横截面为“L”形的固定刀架(401);所述固定刀架(401)“L”形的一边内设有插槽(402),另一边通过一“C”形夹与隔热屏鼠笼框架端面的环形龙骨装配固定;所述裁剪导向件(404)一侧插入至该插槽(402)中,并通过设置在固定刀架(401)上、且依次排列的三个定位螺孔(403)将该裁剪导向件定位;同时,所述裁剪导向件(404)另一侧设有划刀槽(405),而所述划刀(406)则用于与划刀槽配合对隔热屏进行裁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空烧结炉隔热屏的维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接合压边刀包括方形垫板(501)和三个均呈直线型的刀体(502);所述方形垫板(501)中开设有三个以放射状形式分布、且形状与刀体外缘轮廓相匹配的通孔,三个通孔各自的一端相交于方形垫板(501)其中一个边角端点上;所述三个刀体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三个通孔中,并且,三个刀体呈阶梯状的形式分布在方形垫板(501)上;同时,相邻的刀体之间的夹角均为2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36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