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5363.4 | 申请日: | 201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6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楠;杜馨瑜;程雨;高利民;谢保锋;马良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隧道 通信 外观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速识别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图像采集装置及控制器;
所述高速识别摄像头设置于列车两侧顶部,用于识别通信漏缆;所述激光测距仪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列车两侧顶部;
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高速识别摄像头、所述激光测距仪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当列车一侧顶部的高速识别摄像头识别到所述通信漏缆后,于第一预定时间开启该侧的激光测距仪测量该激光测距仪与所述通信漏缆的距离,根据该侧的激光测距仪测得的距离调整该侧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焦距,于第二预定时间开启该侧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通信漏缆的图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列车一侧顶部的高速识别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及图像采集装置的测量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列车一侧顶部的高速识别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及图像采集装置沿车头到车尾的方向按高速识别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及图像采集装置的顺序设置于列车两侧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光源及测光传感器,设置于列车上;
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光源及所述测光传感器,当所述测光传感器测得的光强小于预定阈值时,开启所述光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测速传感器及存储器,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测速传感器用于测量列车当前速度信息,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速度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门参数对应关系,所述控制器根据当前速度信息从存储器中匹配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门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时钟模块及存储器,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时钟模块用于输出时间信息,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时间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门参数对应关系,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时间信息从存储器中匹配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门参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通信漏缆材料信息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门参数对应关系;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高速识别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识别通信漏缆的材料信息,根据识别出的材料信息从所述存储器中匹配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门参数。
8.一种车载隧道内通信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高速识别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及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列车两侧顶部,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高速识别摄像头识别通信漏缆;
当列车一侧顶部的高速识别摄像头识别到通信漏缆后,于第一预定时间开启该侧的激光测距仪测量该激光测距仪与通信漏缆的距离;
根据该侧的激光测距仪测得的距离调整该侧的图像采集装置焦距,于第二预定时间启动该侧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通信漏缆的图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53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内科用穿刺针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骶管穿刺专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