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38055.2 | 申请日: | 201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9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菓;刘钱钱;陈晋;廖雪峰;彭金辉;何奥希;李毅恒;冯康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47 | 分类号: | C01G23/0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钛渣 制备 人造 金红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属于微波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钛渣是钛铁矿电炉还原熔炼后,渣铁分离的产品,作为生产人造金红石的优质原料。随着钛工业的发展,天然金红石资源逐渐枯竭,就迫切需要富集富钛料。人造金红石是在成分和结构性能上与天然金红石相同的富钛料,是天然金红石的优质替代品,可用于氯化法生产钛白。目前人造金红石的生产方法包括电热法,还原锈蚀法和酸浸法。
传统加热焙烧高钛渣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能耗高。随着对资源利用的日趋重视,开发节能型焙烧高钛渣的生产工艺,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微波加热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冶金新技术,具有内部加热,快速加热,易于控制,节能等特点。采用微波焙烧—酸碱联合浸出高钛渣的方法,不仅能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而且在酸碱浸出后,其中的杂质能有效的去除,得到高品位的人造金红石。
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70363.1”,名称为“一种钛渣生产人造金红石的方法”提出一种以电炉,高炉等熔炼出的钛渣为原料,在经过碱焙烧-水洗涤-盐酸浸出工艺制备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将钛渣与碱混合后,进行焙烧,焙烧产物进行多级逆流洗涤,固液分离,洗涤后产物用稀盐酸溶液进行浸出除杂,再将浸出矿浆固液分离,渣洗涤,干燥,煅烧制备人造金红石。该法的优点是钙镁铝等杂质除去率高且产品二氧化钛含量高,实现了碱循环和盐酸的再生利用。但是该法的缺点是焙烧过程升温速率慢,焙烧处理时间长,造成生产周期长,能耗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的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的方法。
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A、粉碎
首先将高钛渣使用研磨设备研磨至-100目以重量计80%以上,得到一种高钛渣粉,然后
B、碱浸除杂
将步骤A得到的高钛渣粉与浓度以重量计20~40%的碱溶液按照固液比1:5~8混合均匀,置于水浴锅中在沸腾温度下进行碱浸除杂60~120 min;接着进行过滤、洗涤与干燥,得到碱浸除杂渣,然后
C、改性焙烧
将步骤B得到的碱浸除杂渣中添加碳酸钠作为改性剂进行,改性剂量是碱浸除杂渣重量的20~40%,将改性剂与碱浸除杂渣混合均匀,在微波装置中在700~900℃的条件下进行微波改性焙烧,得到一种改性高钛渣,接着
D、酸浸除杂
将步骤C得到的改性高钛渣与浓度以重量计20~30%的无机酸以固液比1:4~6混合均匀,置于水浴锅中在沸腾温度下进行酸浸除杂60~120 min。接着进行过滤、洗涤与干燥,得到酸浸除杂渣,然后
E、煅烧
将步骤D得到的酸浸除杂渣放入坩埚中,置于微波装置中在温度900~100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煅烧,得到所述人造金红石。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A中,所述高钛渣是以重量计TiO2含量为85.0%以上,SiO2为4.0%以下的钛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在步骤B中,所述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在步骤B中,所述碳酸钠溶液改性剂可用硫酸钠或磷酸盐代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在步骤C中,所述微波辐照时间为30~60 min。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在步骤C中,所述微波装置的频率为2350~2450MHz。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在步骤C中,所述微波焙烧过程中控制微波加热升温速率为10~100℃/min。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D中,所述无机酸为硫酸或盐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E中,所述煅烧是在微波装置中在频率2350~2450MHz的条件下处理20~40 min。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人造金红石的纯度是以重量计91%以上。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金红石的X-射线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民族大学,未经云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80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