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化吸收稳定工艺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37157.2 | 申请日: | 2016-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兵;薄德臣;张龙;高景山;王阳峰;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70/04 | 分类号: | C10G70/04;C10G7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化 吸收 稳定 工艺 系统 | ||
1.一种焦化吸收稳定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焦化富气经压缩、冷却并分出凝缩油后,进入一级吸收反应器底部,一级吸收剂焦化粗汽油由吸收塔中上部进入,补充一级吸收剂侧线轻汽油馏分由一级吸收反应器顶部进入,气液两相在一级吸收反应器内接触气相被部分吸收,吸收后富一级吸收剂进入凝缩油罐,半贫气进入二级吸收反应器,经过贫二级吸收剂吸收后变为干气,贫二级吸收剂变为富二级吸收剂,经加热后进入再生反应器进行再生,得到的再生气与焦化富气进料混合,得到的再生二级吸收剂部分外排,部分循环使用;焦化富气分出的凝缩油进入解吸塔,塔顶为C2组分,C2组分经冷却后进入凝缩油罐;解吸塔塔底的脱乙烷油经过加热后进入隔板精馏塔并得到三股物流:塔顶液化气,侧线轻汽油馏分和重汽油馏分,塔顶液化气直接出装置,侧线轻汽油馏分一部分和重汽油馏分混合作为产品出装置,另一部分作为补充吸收剂返回一级吸收反应器;所述的隔板精馏塔总板数为30~120,公共精馏段塔板数为10~50;操作压力为0.8~1.2MPa,塔顶操作温度45~75℃,塔底操作温度185~205℃,塔顶液相回流比1~10;隔板精馏塔采用热进料方式,进料温度70℃~100℃;
隔板精馏塔采用电磁式气液分配控制方式的隔板精馏塔,其结构如下:在塔内中间位置设置一块中间垂直隔板,隔板将塔内空间分隔为4个部分:公共精馏段、隔板左侧进料段、隔板右侧出料段和公共提馏段;所述隔板塔还包括液体分配控制系统和气体分配控制系统;液体分配控制系统包括液体分配器、液体分配电脑控制系统和一、二级集液板,液体分配器安装于隔板和上部公共精馏段之间,隔板两侧分别设置一、二级集液板;气体分配控制系统包括气体分配器和气体分配电脑控制系统;液体分配器由安装有磁铁的液体导向板和电磁吸铁栅板组成;气体分配器由安装有磁铁的气体导向板和电磁吸铁栅板组成;所述的液体导向板位于电磁吸铁栅板上方,液体导向板与隔板在同一平面,导向板顶部距离公共精馏段底部1~200mm;导向板底部距离下方电磁吸铁栅板中心位置的垂直距离为1~200mm;液体导向板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液体导向板上部为上半圆形,下部为矩形,液体导向板沿垂直于半圆形直径的半径方向成轴对称,上半圆形直径为0.8~1D,下部矩形长为0.6~0.9D,矩形宽为0.2~0.6D,D为隔板精馏塔直径;液体导向板且上半圆形直径处设置转动轴,液体导向板沿转动轴进行转动,转动角度为-90°~90°,下部矩形板内底端镶嵌固定一矩形磁铁,磁铁大小以满足液体导向板灵活转动为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缩油罐温度为20~50℃,操作压力为1~2MPa。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吸收反应器为吸收塔,采用气液逆流吸收形式,塔板数为10~40;所述的一级吸收反应器操作温度为40~50℃,操作压力为1.1~1.5MPa。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补充一级吸收剂的馏程为45~140℃,温度为40℃~50℃。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吸收反应器为旋流器、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或者吸收塔。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充贫二级吸收剂为焦化分馏塔出来的柴油,馏程为185℃~365℃,温度为40℃~5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反应器为旋流器、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或者闪蒸罐;所述富二级吸收剂加热后温度为50~100℃,再生反应器为真空操作,操作压力为5~50KPa。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过再生反应器得到的再生二级吸收剂部分外排,外排吸收剂量以控制再生二级吸收剂的初馏点大于200℃为准。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吸塔塔板数为10~50,塔顶操作温度为30~60℃,塔底操作温度为80℃~110℃,操作压力为0.9~1.3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71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