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式的下肢骨科手术牵引床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34159.6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77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庆;陈华;高祥福;姚新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G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式 下肢 骨科 手术 牵引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科手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式的下肢骨科手术牵引床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之一。对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对于严重移位型骨折,闭合复位不理想时,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可选择髋关节前方入路(Smith-Peterson切口)或髋关节外侧入路(Watson-Jones切口);对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也可考虑应用髋关节置换技术,但总体而言,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仍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为主。内固定的方式目前以多枚(一般是3枚)平行的空心螺纹钉为主,通过股骨大粗隆下方外侧骨皮质将螺纹钉在导针引导下通过股骨颈穿过骨折面,将螺纹钉的头部旋入股骨头骨质中,与螺纹钉膨大的尾部一起以及利用多枚螺纹钉共同起到稳定骨折端的作用。但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技术的实施前提是股骨颈骨折的复位技术,复位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进而可影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预后。
目前,骨科手术牵引床的设计与应用就是为了能在手术中取得良好的复位。骨科手术牵引床由床与牵引支架这两部分组成,床的尾端正中有一向上凸出的圆柱体称为会阴柱,在下肢牵引复位中通过会阴柱与人体耻骨(患者仰卧位)的抵触起到对抗牵引的作用,牵引支架则通过附属托架支撑下肢的重量并利用在支架尾部的牵引设备起到与股骨干纵轴(股骨干长度)方向较为一致的牵引作用,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效地利用牵引抵抗了下肢肌肉的收缩力,达到手法复位技术中“拔伸牵引”的作用。
但临床实践表明,通过现有手术牵引床进行复位仍存在着较大困难的。根据解剖学知识,股骨颈纵轴(股骨颈长度)与股骨干纵轴并不位于同一轴线上,两者三维结构上形成了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因为骨折发生的部位在股骨颈,而通过骨科手术牵引床实施的牵引方向以股骨干纵轴为主,而在股骨颈纵轴上的牵引作用较为弱小,这会对牵引复位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需先利用一个“解除崁插”的技术,即对抗股骨颈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崁插而造成的“短缩”畸形。该技术的实施可在常规仰卧位下先向外侧对抗牵引(可以以一条手术治疗巾裹住大腿上端,进行徒手牵引操作)、逐步增加牵引力量,该牵引方向与股骨颈纵轴较为一致的,以解除股骨颈骨折断端的崁插,然后进行股骨干纵向牵引(可通过骨科牵引床进行牵引操作),进而提升复位质量。在这个“解除崁插”的技术环节中,纯粹依靠经验和力量,特别是以操作者自身力量对股骨颈进行纵轴牵引,因个体差异,操作者在力量的可控性、持续性以及牵引方向上往往存在着不足。事实上,即使熟练运用上述操作,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准确复位仍然是困难的,而要对复位技术有所改进或突破,其关键点在于如何能真正有效地实施股骨颈纵轴的牵引方向与骨折部位压缩方向一致的“拔伸牵引”,“拔伸牵引”实为所有错位型骨折复位技术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就股骨颈骨折而言,目前的牵引技术未能有效实现对抗大腿内收肌群收缩所导致的两骨折断端的相互崁插。如何对现有手术牵引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克服上述复位技术的不足是一项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得股骨颈“拔伸牵引”操作更加轻松,复位时对于操作者的经验和力量要求大幅降低的混合式的下肢骨科手术牵引床的辅助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式的下肢骨科手术牵引床的辅助装置,包括地面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地面支撑结构上还安装有用于支撑患腿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有:
架设于地面支撑结构上的大腿支架;
架设于地面支撑结构上的小腿支架;
位于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相邻部位、且用于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间连接的万向接头件;
用于供大腿安放的大腿托架,该大腿托架架设于大腿支架上、且与大腿支架间设有间隔;
用于供小腿安放的小腿托架,该小腿托架架设于小腿支架上、且与小腿支架间设有间隔,小腿托架和大腿托架间设有不相连的操作空间;
安装于大腿支架和地面支撑结构间、且用于支撑大腿支架的大腿支撑单元;
用于驱动小腿支架升降、且支撑小腿支架绕万向接头件摆动的升降支撑单元,该升降支撑单元安装于小腿支架和地面支撑结构间;
大腿托架和托架杆顶部通过副万向接头件连接,该大腿托架和托架杆间还设有缓冲限位单元,该缓冲限位单元包括:
开设于大腿托架底部、且以副万向接头件为中心的上环形导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41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腔科数字化病员标准体位精确控制智能椅
- 下一篇:一种综合防护式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