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石英粉生产橡胶添加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8102.5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4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民;杨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智民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C08K3/36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茹牡花 |
地址: | 048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英粉 生产 橡胶 添加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石英粉生产橡胶添加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石英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储量丰富。在石英粉碎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品。此类副产品主要来自通过收尘器收集到的大量粉尘,此类粉尘粒度小,白度低,不满足产品外售条件。同时,由于副产品生产地和目前的使用地之间运输成本大于其销售价格,使其很难销售。因此生产企业只能将其作为废粉处理。同时在无机硅相关生产企业中,通过收尘设施收集的微硅粉具有和石英粉相同的特征,企业难以利用,只能暂时堆存,给企业造成浪费,同时造成二次扬尘污染。
2)工业窑炉,特别是以煤为燃烧介质的窑炉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含有较高的二氧化碳。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将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二氧化碳气的浪费,加剧温室效应演化。因此如果能充分利用窑炉燃(煅)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将有利于环保,有利于支持能源循环利用。
3)上述的石英废粉通常作为废弃物堆存,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易造成粉尘污染。同时煤窑煅烧产生的气体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4)目前国内外工业上沉淀法生产水合二氧化硅,技术路线为强酸法,即用强酸如硫酸或盐酸等对硅酸钠溶液进行分解生产水合二氧化硅。生产企业大多以石英为原料,利用硫酸等强酸制取水合二氧化硅,其优点是工艺成熟,工艺流程短等,缺点是环境污染较大,浪费矿产资源。碳酸法见诸资料介绍,目前尚无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案例明确报道。
如专利公开号CN101993085A公开的“一种粉煤灰生产牙膏用白炭黑的方法”专利,存在着回溶流程、二次碳分流程复杂、生产过程损耗大的不足;再如CN102424392A公开的“一种综合利用微硅粉制备白炭黑联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需在碳分反应过程中添加添加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工艺简单、损耗小、产品质量稳定易控制的一种用石英粉生产橡胶添加剂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石英粉生产橡胶添加剂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含量≥90%、粒度大小为0.1~50μm的石英粉与浓度为60~200g/L的苛性碱溶液按照水玻璃模数为1.5~2.5的质量比混合成浆液;
2)再用管道化溶出或者压煮器设备将步骤1)混合好的浆液在80~130℃的温度下反应30min~120min,制备出含杂质的水玻璃溶液;
3)将步骤2)制备的水玻璃溶液加清洁水稀释到金属氧化物为20~90g/L区间,制得混合液,将混合液按照常规的液固分离流程进行液固分离,滤出的液体导入水玻璃溶液储槽中;
4)在反应体积为V的碳分槽内加入V1体积的清洁水,作为底水,开启碳分槽内的搅拌装置,一边搅拌一边将步骤3)制备的水玻璃溶液先按V2的体积导入碳分槽内作为底碱,混合均匀,再开启碳分槽的加热装置,待碳分槽内混合液达到80~97℃的温度后,保持温度在80~97℃下,通入VgQ1 m3/h的浓度为28%~40%的CO2,当混合液pH值达到9~11后,再按照VwQ m3/h的流量连续通入步骤3)中的水玻璃溶液,同时将CO2通入量调整为VgQ2 m3/h,使pH值达到9.5~10.5,且水玻璃溶液的通入时间到(V-V1-V2)/VwQ时,停止通入CO2;得到浆液;其中,V1与V的关系为0.3~0.75:1,V2的加入量是底水和底碱的混合溶液中金属氧化物含量在1~25g/L,VgQ1与V的关系为5~40:1,VgQ2与V的关系为5~40:1;
5)将步骤4)制得的浆液,按照常规的液固分离流程进行液固分离,将分离的滤饼酸洗涤、干燥,制得橡胶添加剂。
所述的步骤4)中所使用的CO2气体为焦煤和石灰石混合、煅烧、净化后的CO2气体或固态CO2通过加入空气稀释后的混合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智民,未经李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81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