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部开口增加作业面的特大断面隧道原位扩建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6430.1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2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兵;王事成;张红华;李永山;宋永乐;关振长;阮庆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1 | 分类号: | E21D9/01;E21D9/14;E21D11/00;E21D11/18;E21D11/1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开口 增加 作业 特大 断面 隧道 原位 扩建 施工 结构 方法 | ||
1.一种特大断面隧道钻爆法原位扩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依次是1)围岩注浆加固与洞内套拱加固;2)特大断面隧道右上部扩挖与初期支护;3)特大断面隧道左上部扩挖与初期支护;其中具体工艺:
1)围岩注浆加固与洞内套拱加固:
沿既有隧道纵向上选取一小段区间(区间长度B=4m)作为内部开口段,其前后一定里程内的区间(区间长度B1=10m)作为延展段;首先对开口段和延展段范围内的围岩进行壁后注浆加固,所形成的围岩注浆加固体(32)的强度与稳定性,应相当于IV级以上岩体的标准;
在前后延展段的既有隧道衬砌内侧施作临时钢套拱(31),临时钢套拱(31)由10榀I22钢拱架通过4道U16槽钢系梁焊接而成,每榀钢拱架的拱脚处通过螺栓与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可靠连接;
2)特大断面隧道右上部扩挖与初期支护:
从右侧边墙开始依次向上,分段破除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同时扩挖围岩至设定轮廓线,及时施作初期支护(41)、锁脚锚杆(4)和径向系统锚杆(43),其中初期支护(41)包括5榀I22钢拱架和覆盖其上表面的25cm厚喷射混凝土,锁脚锚杆(42)包括2根长度l=6m、直径ϕ=32mm的中空注浆锚杆,径向系统锚杆(43)由长度l=3m、直径ϕ=22mm的水泥砂浆锚杆,按间距d=0.5m梅花形布置而成;
当扩挖至既有隧道拱顶时,使用拱顶临时钢支撑(33),将扩挖隧道初期支护(41)所承担的围岩压力,临时钢支撑(33)斜向地向两侧传递给钢套拱(31),当扩挖至既有隧道左边墙时,使用边墙临时钢支撑(34),将扩挖隧道初期支护(41)所承担的围岩压力,斜向地向两侧传递给钢套拱(31),通过临时钢支撑(33)和临时钢支撑(34)的支承作用,提高了初期支护(41)的竖向承载能力,保证了扩挖后隧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3)特大断面隧道左上部扩挖与初期支护:
从左侧拱腰开始依次向下,分段扩挖围岩至设定轮廓线,及时施作初期支护(4101)、径向系统锚杆(4301)和锁脚锚杆(4201),其支护参数与右侧相同;开挖形成的洞渣侧向排出,并堆填于既有隧道内,形成洞渣回填(23),有利于扩挖后隧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上述开挖与支护完毕后,施作2榀I22钢架竖向支撑(44),其上端与初期支护(41)可靠焊接,下端直接支承在既有隧道的衬砌结构上,可显著提高初期支护(41)的竖向承载能力,完成竖向传力的转化后,可拆除临时钢支撑(33)和(34),拆除临时钢套拱(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大断面隧道钻爆法原位扩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施工方法中还包括第四步骤,后续扩挖与出渣:
形成B=4m宽度的作业空间后,增加了2个掌子面,就可与普通隧道掘进类似,从中间向两侧掘进,但与普通隧道通过竖井出渣方式不同,新增掌子面上的爆破出渣,须经过B=4m的内部开口段侧向排出,由于出渣效率较低,新增作业面上仅扩挖特大断面隧道的右上部与左上部,其洞渣回填于既有隧道内,既可节约运距,又有利于扩挖后隧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64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用台车复合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露天矿大型矿仓整体自行式提升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