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热封材料及其在易撕盖铝箔材料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6234.4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3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冯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齐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30;B32B27/08;B32B27/18;B32B15/085;B32B33/00;B32B37/10;B32B38/00;B32B37/08;B29C47/00;B41F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5 | 代理人: | 杨淑芳 |
地址: | 31111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材料 及其 易撕盖 铝箔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抗菌抑菌功效的热封材料及其在热封易撕盖铝箔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热封易撕的铝箔材料可以广泛用于奶粉、鸡精、咖啡、米粉、调味品、糕饼、薯片、坚果、药品等固体产品的包装,以及膏霜类等化妆品的包装,由于这些物质包装后没有后续的灭菌和消毒措施,因此包装物本身的卫生状况已经变成最终产品卫生质量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常使用的热封易撕材料都缺乏自身的抗菌性能,如果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一旦被杂菌污染,那么这个材料就会成为最终产品的一个污染源,产生质量问题。
现有的热封易撕的铝箔材料由于不具备这种抗菌抑菌的能力,为了赋予其相应的抗菌抑菌能力,同时又避免添加常用抗菌物质带来的菌群耐药性问题,选择无机质的纳米银作为抗菌和抑菌添加剂,以达到安全抗菌的效果。
同时现有的铝箔材料内层多采用涂布工艺或干式复合工艺,均易造成溶剂残留,最终影响产品质量,为进一步克服涂布和干复工艺带来的溶剂残留隐患,本发明的生产工艺采用的是挤出复合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开发出具有抗菌抑菌性能的热封材料,在具备热封易撕功能的同时赋予其自身具有有效的杀菌、抑菌作用,将其运用在铝箔材料中达到易撕、抗菌、抑菌等多重功效,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性。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
一种热封材料,包括两层,上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层,下层由丙烯酸改性聚丙烯、聚丙烯、单甘酯和纳米银混合而成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层中还包括聚乙烯,聚乙烯的加入可以改善加工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封材料的厚度为8-25μm,其中上层厚度为2-6μm,下层厚度为5-20μm。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二:
一种热封材料,包括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改性聚丙烯、聚丙烯、单甘酯和纳米银混合而成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封材料的厚度为8-20μm。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封材料中还包括聚乙烯,聚乙烯的加入可以改善加工性能。
作为优选,上述的两种方案中,所述的热封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封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封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封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所述的热封材料具有与铝箔的良好附着性的同时,与盖体、罐体或瓶体也拥有良好的附着性,同时又具有易开启性,以方便使用;还同时具有抑菌性能。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丙烯酸改性聚丙烯在聚丙烯中引入极性基团,与铝箔有效结合;采用单甘酯可以作为乳化剂使纳米银有效地在热封材料中分散,使其在内层膜中有效均匀分布,达到均匀抗菌效果;聚丙烯和聚乙烯可以有效调整粘合的强度,达到易撕得效果;单甘酯的使用还可以达到内层膜的爽滑性能,减少内容物与表层的黏附;纳米银作为安全的抗菌剂使用,可以长期有效杀灭表面污染的杂菌,同时不产生抗药性,达到安全使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可用于热封易撕的抗菌铝箔材料,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用于热封易撕的抗菌铝箔材料,包括铝箔基材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铝箔基材层上面的外保护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铝箔基材层下面的如本发明所述的两种热封材料形成的热封层,所述的外保护层包括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混合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保护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丙烯酸树脂40~50份,有机硅树脂0.01~3份,氨水0.01~5份,水45~60份。
上述的可用于热封易撕的抗菌铝箔材料,其中铝箔基材层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保护包装内容物不败坏,外保护层的功能为保护铝箔层不被氧化,热封层在具有与铝箔的良好附着性的同时,与盖体、瓶体或罐体也拥有良好的附着性,同时又具有易开启性,以方便使用;还同时具有抑菌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齐元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齐元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6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