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18261.7 | 申请日: | 201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1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雷炳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炳忠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199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加工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茶叶种植生产中的产品深加工应用技术,属于茶叶产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产品生产技术综合应用,提高产品增加值,提升茶叶产业生产加工的技术领域,促进茶叶产品加工技术升级换代,具体涉及到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背景
凌云白毫茶,原名“白毛茶”,又名“凌云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素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浓、耐泡五大特色闻名中外,是中国名茶中的新秀。
《中国名茶志》记载:“凌云白毛茶为历史名茶,创于清乾隆以前,原产于凌云县。”茶树长年生长在800-1500米海拔的群山峻岭中,这里山岭重叠,峰峦起伏,土壤肥沃,终年云雾缭绕,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其茶树芽叶肥壮、叶质柔软、持嫩性强、茸毫长而密,具有天然清香,内含茶多酚、氨基酸、果胶等丰富物质成分。
凌云白毫茶是1984年国家认定的27个国家级良种之一,《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华茶26号),也是广西唯一的国家级良种,该品种可制成高档黑、红、绿、青、白、紫茶6大茶类的一种全能茶种,其产品质量在全国茶叶评比中多次荣获第一、二名,质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凌云县是广西第一个通过欧盟有机茶认证的县份、第一个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2008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09年被评定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凌云白毫茶在国际、国内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及名茶评比中屡获殊荣: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00个县(市、区)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 生产示范达标县;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发给《全国名优茶品质鉴定认可证书》;第二、三、四、五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和中国食品安全放心品牌;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称号;国家农业部颁发凌云白毫茶原产地保护标记;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凌云白毫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浪伏”牌有机茶获得了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美国US-NOP有机茶产品认证机构颁发认证,生产的有机茶全部符合出口欧洲标准,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日市场。
凌云县现有茶叶面积1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1万亩,有机茶园2.6万亩,是广西有机茶园面积最大的县),有QS认证加工企业15家;年产茶叶3000吨左右,产值约5.5亿元。
目前,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速度加快。在生产上,农业加速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在经营上,农业加速向企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转变,小农经济加速让位于规模经济,农业在基础设施条件、生产经营手段、产业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在加速转变。我国农业正处于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重要阶段。提升传统农业产品加工技术升级,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现有技术
当前,国内茶叶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红茶类产品,其加工技术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千秋。由于加工原料、品种不同,地域生长环境不同,各个则重的加工技术环节要求不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其红茶产品质量各有高低,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开拓国内外高端销售市场受到极大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炳忠,未经雷炳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8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