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接触网参数的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9818.0 | 申请日: | 201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3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区嘉亮;许建国;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G01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郑哲 |
地址: | 10003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接触 参数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轨道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参数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网中的接触线是电气化机车的动力来源供电线路,与其配套的是列车上的受电弓(接触面是滑板),通过接触线和受电弓的接触,列车能够取得25kV高压交流电。
为了保证接触线和受电弓之间的可靠接触良好供电,在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设计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参数。其中,如果接触线高度设计值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设计值,将导致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不连续,导致高压拉弧放电,损坏受电弓;如果拉出值设计不合理,则将影响受电弓的使用寿命。其中,拉出值是描述导线Z字形走向的参数值,即在列车行进中,接触线实际上是左-右-左-右均匀摩擦整个滑板,而不是只摩擦特定点,以延长受电弓整体寿命。
目前,通常对接触线高度和拉出值等接触网参数的方式中,有动车或专门接触网检测车高精度测量,但成本较高;有便携式测量仪,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参数的测量方法,在满足工程测量精度要求前提下可方便快捷测量相应的接触网参数,且测量成本大幅度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铁路接触网参数的测量方法,包括:
通过能够在铁轨上运行的平衡车设备采集测量探头至接触线的距离,以及所述测量探头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与铁轨平面之间的夹角;
根据所述测量的距离、夹角值及所述测量点与铁轨之间的距离计算获得铁路接触网参数。
所述的接触网参数包括接触线高度和拉出值,其中:
接触线高度H=H1+L*sinɑ;
拉出值La=LR/2–L*cosɑ;
H1为平衡车设备上的测量探头与铁轨平面之间的高度,L为测量探头与接触线距离,ɑ为测量探头中心点与接触线的连线与铁轨平面之间的夹角,LR为轨距。
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平衡车设备在铁轨上运行过程中,根据所述测量探头与铁轨平面之间的高度的变化调整接触线高度的值,以及根据所述测量探头与接触线的距离的变化调整拉出值。
所述调整接触线高度的值的方式包括:
H′=H-Δy;
所述调整拉出值的方式包括:
L′a=La-Δx;
其中,Δx=x,Δy=H1-y,Δx为测量探头前进方向倾侧距离,Δy为测量探头垂直方向倾侧距离,A=cosθx,B=cosθy,h为探头垂直高度,θx为测量探头前进方向倾角,θy为测量探头垂直方向倾角。
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平衡车设备根据预设的测量线路信息及GPS测量信息沿预设的测量线路运行;
判断是否到达所述预设的测量线路的终点,若是,则自动返回测试起点或运行至预定地点。
该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所述平衡车设备运行经过道岔后,判断当前轨道是否为预设的测量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轨道,若是,则继续运行,否则,返回测试起点或运行至预定地点。
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平衡车设备中的跟随器接收发射器发送的跟随控制信息,根据所述跟随控制信息在铁轨上运行;
当所述平衡车设备根据预设的测量线路信息确定到达预设的测量线路的终点时,则发送返回提示信息。
在发送所述提示信息后,所述平衡车设备中的跟随器接收发射器发送的跟随控制信息在铁轨上运行并返回。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平衡车设备上报测量获得的所述铁路接触网参数。
该方法还包括:
测量所述平衡车设备的前倾角度及角速度、后倾角度及角速度、左倾角度及角速度或右倾角度及角速度中的至少一项,并根据测量结果控制平衡控制机构的调整保持所述平衡车设备的运行,以保证所述平衡车设备的测量探头的垂直平衡。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铁路接触网参数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沿铁轨运行的平衡车设备方便快捷地测量出铁路接触网参数,且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接触网设计施工过程中提供合理可靠地参数数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98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环模式润滑油膜厚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自动识别半径补偿方向的三坐标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