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水伊蒙粘土的一步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9050.3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9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贾梦秋;冉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K3/34 | 分类号: | C08K3/34;C08K9/06;C09C1/42;C09C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粘土 一步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伊蒙粘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水伊蒙粘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伊/蒙混层粘土矿物为含水层状硅酸盐,是一种由蒙脱石片层和伊利石片层按不同比例沿C轴组成的过渡型矿物,其基本结构特征是硅氧四面体片层和铝氧八面体片层在晶胞的a、b方向上无限延伸,规则重复,片与片组成构造单元层,在c方向上无平移周期。由于有些硅原子的晶格位置被一些低价的铁和铝所占据,因而导致片层带负电,层间由钙离子、钠离子等金属阳离子平衡负电,还有一定数量的羟基等不带电的基团。其中层间阳离子可以与其他某些基团进行交换,羟基可以与偶联剂等有机物发生脱水缩合。
由于粘土的片层结构和耐火性能,将其应用于聚合物中可提高聚合物的阻隔性能和耐火性能。然而天然伊/蒙混层粘土矿物亲水性好,遇水膨胀,在有机体系中难以相容。因此在有机体系中使用时,必须对天然伊蒙粘土进行改性,使其表面由亲水转为疏水,能够与聚合物相容。
现有粘土有机化方法通常为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的方法通常在纯水中进行改性,会产生大量气泡,降低产物产率并给生产带来麻烦,且这种方法仅稍微降低粘土类矿物的亲水性,不仅未达到疏水程度(水接触角大于90°),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接触角还会发生进一步下降。因此总体而言使用该方法得到的有机粘土不能与聚合物很好地结合,其有机相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疏水效果的伊蒙粘土的一步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改性剂加入醇水溶液中,搅拌完全分散均匀后加入伊蒙粘土粉体,在60~80℃反应得到浆液;将浆液进行过滤,将得到的滤饼烘干研磨得到疏水伊蒙粘土粉体。
上述方案中,所用改性剂为烷氧基硅氧烷,优选自道康宁Z6173或道康宁11-100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是,配制的醇水溶液所用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3):1。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反应的时间为1~4小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改性剂浓度为每10ml醇水溶液对应0.05-0.3g改性剂,优选对应0.1~0.2g改性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改性剂加入质量为伊蒙粘土粉体质量的16%~5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改性剂加入质量为伊蒙粘土粉体质量的17%~3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改性剂加入质量为伊蒙粘土粉体质量的17%~2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改性剂加入质量为伊蒙粘土粉体质量的17%~2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改性剂加入质量为伊蒙粘土粉体质量的18%~19%。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可以在加入粘土搅拌后进行超声震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加入粘土搅拌后进行超声震荡的时间为5~20分钟。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过滤时可用去离子水洗涤。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烘干温度为70~12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烘干温度为80~110℃。
有益效果:
1通过图1图2可充分证实所制得的疏水伊蒙粘土具有稳定良好的疏水效果。
2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疏水伊蒙粘土具有优良的有机相容性,可均匀分散于聚合物中形成复合材料,增强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与耐火性能。
3制备方法简单,避免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对设备要求低且产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伊蒙粘土改性前接触角照片;图1中粉体遇水膨胀,接触角为0°
图2是本发明中伊蒙粘土改性后接触角照片,中水滴保持照片中的形态,接触角为108°。
图3为本发明中伊蒙粘土改性前后红外光谱图,其中2962cm-1处的吸收峰为-CH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而-CH为有机官能团,因此未改性伊蒙粘土上不存在此官能团。此外3400cm-1附近的峰为物理吸附水的-OH伸缩振动峰,改性后红外光谱图中该峰有明显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具体描述,但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用所用改性剂从道康宁有限公司购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9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