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用塑料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92011.0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宝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06 | 分类号: | C08L25/06;C08L77/00;C08L61/06;C08K13/02;C08K3/36;C08K3/22;C08K3/26;C08K5/19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塑料 管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用塑料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管一般是以合成树脂,也就是聚酯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由于它具有质轻、耐腐蚀、外形美观、无不良气味、加工容易、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作房屋建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配管、排水、排气和排污卫生管、地下排水管系统、雨水管以及电线安装配套用的穿线管等。塑料管种类很多,分为热塑性塑料管和热固性塑料管两大类。属于热塑性的有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聚甲醛管等;属于热固性的有酚塑料管等。塑料管的主要优点是耐蚀性能好、质量轻、成型方便、加工容易,缺点是强度较低,耐热性差。然而,在上述塑料管运用于电力行业时,往往会由于阻燃性能不佳、抗老化性能差而引起安全隐患。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管材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用塑料管材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特定原料进行组合,配合相应的生产工艺,得到了一种新型塑料管材,其具备优异的阻燃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可以在电力设施中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用塑料管材,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苯乙烯40-50份、聚酰胺树脂35-45份、二甘醇二苯甲酸酯30-40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30-40份、纳米二氧化硅粉25-35份、酚醛树脂15-25份、聚亚烷基二醇10-20份、纳米二氧化钛10-20份、甲基硫醇锡5-15份、牡蛎壳粉5-15份、铬酸钠3-5份、硬化剂1-3份、抗氧剂1-3份。
优选地,所述的硬化剂选自六亚甲基四胺、叔丁过氧基乙烷、2-甲基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选自抗氧剂BHT、2,6-二特丁基-4-仲丁基苯酚、二氢喹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电力用塑料管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2)将聚苯乙烯、聚酰胺树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加热至110~120℃,搅拌均匀,随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酚醛树脂、聚亚烷基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甲基硫醇锡,搅拌均匀,继续升温至170~180℃,保温反应2小时;
(3)将经保温反应的混合物降温至130~140℃,加入牡蛎壳粉、铬酸钠、硬化剂、抗氧剂,搅拌均匀后送入螺杆挤出机;
(4)物料经螺杆挤出机挤出后再通过合流芯和模头造型,合流芯的温度控制在160-165℃,模头的温度为210-220℃,得到产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为35~45r/min,料筒温度为180~19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塑料管材以聚苯乙烯、聚酰胺树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纳米二氧化硅粉、酚醛树脂为主要成分,通过加入聚亚烷基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甲基硫醇锡、牡蛎壳粉、铬酸钠、硬化剂、抗氧剂,辅以加热、搅拌、保温、降温、挤出、造型等工艺,使得制备而成的塑料管材具备优良的阻燃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2)本发明的塑料管材原料廉价、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工业化运用,实用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按照重量份称取聚苯乙烯40份、聚酰胺树脂35份、二甘醇二苯甲酸酯30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30份、纳米二氧化硅粉25份、酚醛树脂15份、聚亚烷基二醇10份、纳米二氧化钛10份、甲基硫醇锡5份、牡蛎壳粉5份、铬酸钠3份、六亚甲基四胺1份、抗氧剂BHT1份;
(2)将聚苯乙烯、聚酰胺树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加热至110℃,搅拌均匀,随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酚醛树脂、聚亚烷基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甲基硫醇锡,搅拌均匀,继续升温至170℃,保温反应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宝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宝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2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